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2-05-27 08:29:21
晋中市委讲师团课题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内三次莅晋考察指导,都高度重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6月视察调研山西时高度评价晋商精神:“山西自古就有重商文化传统,形成了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和衷共济、务实经营、经世济民的‘晋商精神’。”2020年5月视察调研山西时强调:“要继承晋商精神,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健全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2022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走进平遥日昇昌票号博物馆,了解晋商文化和晋商精神的孕育、发展等情况,进一步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习近平总书记这些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是新时代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晋商文化、晋商精神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牢记领袖嘱托,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及晋商精神内涵,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必将成为一个必须回答好完成好的重大课题。
一、深刻理解晋商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价值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晋商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时代环境、新的历史使命对如何挖掘好、弘扬好、利用好晋商文化和晋商精神的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其生机与活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提出了全新要求。迫切需要晋商文化和晋商精神回答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篇大文章,推动晋商文化、晋商精神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取得新的成效。
一方面,我们要准确理解晋商文化创新发展的价值内涵。晋商文化历经半个多世纪传承积淀,又在不断推陈出新中赓续绵延,是晋中和山西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三晋儿女共有的丰厚滋养和精神家园。努力将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相融互促,相得益彰,是推动晋商文化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需要我们与时俱进的时代课题。我们一定要动员各种力量和资源,把晋商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和完善,增强其现实影响力和时代感召力,为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新时代文化强市,提供精神动力。
另一方面,我们要正确把握晋商文化创新发展的实践要求。始终牢记领袖嘱托,把深厚晋商文化跨越时空凝结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家国情怀、创业守则等人文精神,有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同时,还要注重对晋商文化进行生动阐释和广泛普及,高度重视网络传播等多样化现代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图书报刊、影视戏剧、电视电台和新媒体等各类载体和手段,更加注重把晋商文化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应用于城市雕塑、广场园林等公共空间,充分彰显晋商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企业管理经营中,要大力弘扬利用晋商独有的“劳资共创”“激励兼容”的制度文化成果,促进现代企业做大做强。
总之,着眼于深入挖掘晋商文化、晋商精神这座动能持久、蕴藏深厚的精神富矿,我们要进一步营造人人知晓、弘扬、保护晋商文化的浓厚氛围,推动晋商文化在建设“先行区”的具体实践中、在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的历史进程中,“活”起来、火起来。
二、晋商文化、晋商精神创新发展现状与挑战
进入新世纪,晋中在晋商文化、晋商精神的挖掘利用上做了不少工作,包括晋商文化的品牌打造、宣传推介、文旅融合等,产生了广泛影响并取得重大效应,持续推动了晋中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晋中第三产业乃至晋中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产业、全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晋中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的作用无可替代。
做好晋商文化、晋商精神研究,使之“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社会之中,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无疑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就目前看,晋中在做好晋商文化及晋商精神的深度挖掘、有效传承、实践利用等方面,存在顶层设计不够完善、挖掘研究不够深入、专注度不够集中、实际利用率不高等诸多短板和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组织松散。整体看,全市开展晋商文化研究的组织,呈现官弱民强状态。如2000年在晋中市史志研究院挂牌的晋中市晋商文化研究院,2012年机构改革后撤销。平川一些县(区)的晋商文化研究所、研究会,由于种种因素困扰,官方举办的大多数处于名存实亡状态。民间不少喜好晋商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则呈现“碎片化”的各自为政,远没有形成有组织有合作的“拳头”和团队。
二是人员断层。当前,晋中晋商文化研究力量非常薄弱,人才梯队建设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喜欢涉猎晋商文化研究的中青年寥寥无几,即使有几个爱好者,也是兼职捎带。目前,支撑晋中晋商文化研究领域的主要还是一批有家国情怀的老学者,如范浩里、常忠武、赵永平等老前辈,他们尽管年老体弱,但仍竭尽全力,推动晋商文化研究,成就斐然,可敬可佩。但这种全市性晋商文化研究后继乏人、传承乏力的现状与困扰,确实需要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三是成果缺乏。当前,晋商文化研究领域的各类成果,主要还是由省内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太原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的一些专家教授推出和贡献。就晋中而言,一是专业性的展示平台几乎看不到,没有专门的研究刊物;二是近年来,晋商文化研究动静不大,存在表层化倾向,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不多;三是即使有几项成果,也在实践应用上存在推介不力、操作缺位、向生产力转化非常困难等问题。
四是经费不足。晋商文化研究成果的正式出版,十分困难。近年来,许多研究成果的出版基本上是由作者自筹经费完成的,这种单纯依赖晋商研究专家的热情激情,来推动晋商文化研究的局面,不是长久做事。应该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尽快改观。
五是融入有限。就晋中而言,从做好晋商前辈经营理念、人文精神的传承利用这个角度观察,我们的晋商文化研究利用,仍然停留在与经济社会发展、文明城市创建、企业经营发展平行的“两张皮”状态,没有将晋商文化和晋商精神的精髓理念与晋中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深度嵌入,没有真正形成社会共识及自觉行动。反而形成“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如晋商股权激励的身股制,被华为有效运用,华为全球15万员工中,有三分之二近10万员工持有股权,这种来自晋商老祖宗的经营机制,有力增强了华为的凝聚力与执行力。
三、推动晋商文化、晋商精神创新发展的建议
站在新征程新起点,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高站位目标和“先行区”要求,聚力于落实落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立足于尽快解决我们在晋商文化及晋商精神研究、传承、利用上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出“五个一”实质性举措建议。
1.筹建成立一个市级晋商文化研究中心或研究院。组织和聘请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包括民间有重要成果、重要影响的土专家,深入开展晋商文化专门研究探索。
2.创办一本《晋中晋商文化研究》杂志。可确定相关部门或委托社会力量承办,定期出版发行,集中展示晋商文化研究与实践应用成果。同时,建议以市级层面编辑出版《晋商文化系列丛书》及《晋商精神解读》等图书资料。
3.设立举办一个中国平遥古城收藏文化周活动。利用平遥古城影响力,建议在2022年七八月,利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既有场地,由平遥县政府和市县文旅部门主办引导,组织省市收藏家协会等社会力量承办一个以展示、交流文物收藏品的全国性收藏文化周活动。如效果良好,可连续每年举办。
4.申报发行一套《平遥古城》特种邮票。截至目前,平遥古城是国内为数极少仍未发行邮票的世界文化遗产。建议以2023年纪念中国银行业的“开山鼻祖”日昇昌票号创办200周年为契机,开展纪念日昇昌票号创办200周年系列活动。重点之一是在2023年日昇昌票号创办200周年之际,向国家邮政局申报发行《平遥古城》特种邮票。以登上“国家名片”的精彩亮相,来持续提升平遥古城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5.开展一项永久性取消平遥古城旅游门票可行性研究。建议市县有关部门借鉴杭州西湖取消旅游门票经验模式,联合开展永久性取消平遥古城旅游门票可行性研究,提升平遥古城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巩固平遥古城在山西文旅融合发展上的龙头地位,实现平遥乃至晋中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执笔:田文杰 白拴金 侯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