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文化

晋中抗战兵工纪略(连载五)

丁美科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3-11-10 09:20:23

1940年2月至1942年5月,该四所共生产步枪4000余支。1942年5月,日军侵犯梁沟村,四所厂房设备损毁殆尽,失去了恢复生产条件,军工部遂将四所迁至邻近的辽县垴则沟村(该村1955年划归河北省武安县领辖,更名垴沟村)继续生产,直至1945年初迁至河北省邢台明水村,改编为军工部三厂。

八路军总部军工部炸弹厂,设于武乡县柳沟村,前身是建于1938年4月的武乡县工会组织的民工采煤炼铁厂,1939年4月由八路军总部接管,同时合并了129师辽县杨家庄炸弹厂和115师壶关县炸弹厂,组建了总部炸弹厂,月产手榴弹约1.5万枚。

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复装枪弹厂(又称“下赤峪复装枪弹厂”),1940年3月于黎城县下赤峪村兴办。总部要求所部战后回收旧弹壳,交复装枪弹厂重新整形装药、配制弹头,制作复装枪弹。同年5月1日,复装枪弹试制成功并开始批量生产,月产2万余发。

1939年,129师接收晋东、平东两个游击队修械所,在辽县土棚村组建了129师师部修械所,所长王兴汉,所部驻土棚村王武忠院落,主要修配枪械及锻造刺刀。1940年3月下旬,军工部接收该129师师部修械所,改编为军工部七厂(又称“土棚刺刀厂”),代号“基干队”,专业生产刺刀,设钳工组、木工组、机工组和锻工组,厂长吴贵祥,有职工120余人,手工锻造刺刀,月产600余把。1941年1月,129师经请示收回了土棚刺刀厂,继续生产刺刀。1942年,该刺刀厂奉命撤销,人员分流至其他兵工厂。

随着兵器工业的发展,专业机械设备日感不足。1940年4月,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在辽县上口村成立了制造兵工专业设备的实(试))验所,1941年1月下旬迁至泽城镇尖庙村,扩建成机器制造厂,代号“油坊”,专门制造兵工器械,厂长胡贤贵、指导员熊明,职工百余人,机床10台。该厂用当地产的生铁和缴获的铁路道轨作原料,为复装枪弹厂制造了冲床、紧口机、车底机,改装了复装枪弹的简易车床,为化学厂制造了打浆机、胶化机等。同时,还为冀南银行印刷厂、太行《新华日报》印刷厂、卫生部制药厂和供给部被服厂修配各种机械。1942年,该机器制造厂迁至清漳河畔的麻田镇西安村,对外称“干粮厂”,又从复装枪弹厂和刺刀厂调集了部分工人,全厂人员达到200余人,厂长吴贵祥、副厂长沈丁祥、指导员李振生,主要生产印刷机、制药机等,同时组建修械部修配枪械。

1940年11月,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在和顺县青城镇建立青城铁厂,代号“吉祥”,厂址在青城村西南角。该厂1941年3月下旬建成投产,有员工290人,主要生产炮弹壳和手榴弹壳等,厂长杜吉祥、指导员易成。工人自己采煤、挖铁矿石、炼铁,日产白生铁150公斤,就地铸造地雷、手榴弹和炮弹壳,并开始采用坩埚方型熔炉试制灰生铁。

地雷和手榴弹是军民抗敌的利器,且制作简易,使用方便,杀伤力强。1941年3月,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先后在黎城县东崖底村和武乡县温庄村举办地雷培训班,向县、区武委会主任和民兵队长讲授地雷的制造和使用方法。太行抗日根据地开展了“人人会造雷,户户有地雷”的群众性的爆破运动。随之,昔(阳)东、昔(阳)西县举办民兵训练班,培训埋设子母雷、吊雷、踏雷和拉雷技术。寿阳县政府在徐家岭、贾家寨、南雷公建立小型兵工厂,制作地雷,地雷壳由军分区供给,炸药自己配制,主要成分是火硝、木炭、硫磺,就地取材,自制自作。为了提高杀伤力,后改为化学药物配制炸药。雷壳供应不济,就用茶壶、石头、玻璃瓶替代。种类有踏雷、吊雷、动雷和定时雷等。和顺县二区民兵制造的石雷就有12种。同时,总部炸弹厂派出一批技术工人,帮助各军分区组建炸弹厂,生产手榴弹,做到民兵人人有手榴弹。1941年底,太行军区第一、二、三、五军分区分别建起了炸弹厂。

1941年12月,辽县政府在芹泉镇小窑上村创建兵工厂,生产手榴弹、地雷等武器,厂长夏来成、副厂长张忠。

为了培养兵工人才,八路军总部于1940年9月指示军工部组织开办工业学校。随之,军工部组建了70余名学员参加的军工部干部训练队(简称“干训队”)。1941年5月,在黎城县看后村正式成立了太行工业学校,培养初、中级兵工专业人才。学校设机械、生产管理和化学3个专业,初建时有军地学员121人,后增至200余人。1942年2月,太行工业学校迁至辽县泽城镇,7月上旬又迁往黎城、武乡一带。1943年9月18日,军工部奉命停办太行工业学校,学校大部人员开赴延安,投入陕甘宁边区兵工建设。 (连载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