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文化

援疆记忆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3-11-24 10:05:40

耿红丽

2022年9月30日,我们援疆教师抵达红旗农场,从乌鲁木齐乘坐中巴到农场,行程约3个小时。向农场出发的方向,一马平川,坦荡如砥,让人的心胸和格局也瞬间开阔了起来,散落的羊群,像白色的星星,点亮了这一望无际的土地,我当时很兴奋,这是大自然的召唤。

下午18:08,车终于停了下来,农场到了,是的,我们期待了近一个月,又延误了近一个月的地方,终于在眼前了。天空中飘洒着零星的小雨,一块镌刻着红字“兵团六师红旗农场”的矩形大石横亘在了我的面前,我迅速拍下照片,发了个朋友圈,并附以“胜利会师”,以此种方式向远隔千里的亲朋报了个平安。

拖出行李后,一位年龄不大的干部为我们分发了日常用品,后来才知是高宇同志,一个内心有光的精神小伙,告诉我们武队临时有事,把队长的心意和关怀转达给了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的寝室,有晋中老乡们提前铺好的新床单,镜子上贴着的温馨祝福纸贴,一切都让人动容。

10月6日下午,我们走进红旗农场的校园。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接踵而至,比如住宿环境比较艰苦,学生学情不容乐观。

初见同学们的第一节课,我并未直接上课,而是先和学生互相认识,推心置腹,用满腔的热情感染他们,用充分的尊重回应他们。最后,我给他们朗诵了一首我写给女儿的诗,第一节课下来,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已被点燃。

针对这种情况,我迅速紧急制订预案,调整课程难度系数,重新规划课堂体系,集中重难点讲解,注重落实检查。上课形成一套规矩,课前站着背诵,背会坐着默写,写完大组长收起,随即交换检查,当堂宣布成绩,开始的一两节课,默写100分的少,后来越来越多,而且没迟到的人,没抢着要下课的人了,下课后,不再跑向操场,围着我要重默写。

随着和孩子们的接触,孩子们的纯真与善良,热情与奔放,仿佛照亮我漫漫长路的一道光,他们对我的追随,我对他们的喜欢,渐次加深了,这笔宝贵的相互认可,给我的援疆生活平添了动力和底气,这是他们馈赠给我的一课。他们虽汉语欠佳,但会骑马、会弹冬不拉,能歌善舞,哈语流畅,地域风情浓厚。

我常常会用手机捕捉一些美景,面对落叶,它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品质打动着我;面对日出,面对落日,我认为它在谱写辉煌而壮丽的篇章,一切的一切,都是大自然最无私的馈赠,它们用生生不息的规律,告诉我们什么是活着,人生的长河不就是一边行走,一边治愈吗?

比起屯垦戍边,我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实践中,我真正体会到了援疆即奉献,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文末,以一首我开学第一课送给红旗农场孩子的诗收尾。

孩子,你好

孩子,看看窗外

待你长发及腰,长成窈窕淑女

就去西藏,去青海

或者更远的地方

打一个草原上最响的唿哨

放牧高原的云朵。

孩子,有时候窗外有雨

那些透明的珍珠,如幽深的湖泊

藏下世间柔软的轻波

那嘀嗒之音,犹如木鱼游过。

还有栀子花、七里香、木槿花、风信子

它们提着四季之光,次第来过。

它们美得有些不像话了

孩子,你无须倾听

你喜欢

就去窗外看看,它们

多么像你未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