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3-12-04 11:11:46
根据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意见》和省文明委印发的《关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晋中市认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2019年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2022年实现了全市县(区、市)、乡镇(街道)、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2023年围绕省文明办《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四个行动”方案》,实施张榜行动、示范行动、引领行动、风采行动,不断提升文明实践质量和效果,推选出23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确定13个所、24个站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观摩点,全面带动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档升级。现将部分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观摩点风采进行展示。
榆次区新建街道华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奏响文明实践乐章 赋彩百姓幸福生活
华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木版年画”非遗体验文明实践活动。
榆次区新建街道华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社区“钜制魔方”党建品牌,持续发力拓载体、促融合、强内涵,提升文明实践工作水平。
立足强化阵地,扩大文明实践“服务圈”。新升级的文明实践阵地占地960平方米,涵盖20个功能室,能够为居民提供多元化、一站式服务。
着眼服务群众,织好文明实践“贴心网”。探索“聚、 融、推、享、领、帮、引、带”八字工作法,以“贴心、放心、舒心、暖心、热心”的“五心”服务理念,建立一站式、有温度的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为群众带来办事新体验。
洞察群众需求,奏响文明实践“协奏曲”。针对辖区居民就业需求量大的特点,联合晋中合一文化园、郭燕家政等,搭建“家庭一站式”服务平台,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帮助300余名居民实现再就业;联合木版年画、剪纸、珠串等非遗文化传承人、爱好者入驻社区,组织开展非遗活动15次,受益群众560人。
注重统筹协调,唱响文明实践“主打歌”。设立了“百年芳华”理论宣讲、“红色筑梦”金融等7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着力提供点对点、面对面、菜单式志愿服务,让服务项目更有实效。
太谷区任村乡王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理论宣讲聚民心 文化活动筑同心
太谷区任村乡王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扭秧歌文艺表演文明实践活动。
近年来,太谷区任村乡王思村不断强化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着力在理论宣讲、开展文化文艺活动上下功夫,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活动。邀请任村乡硕士宣讲团开展“巾帼心向党、奋进新征程”主题宣讲会。采取读书会的方式,一同上“清廉家风”党课;用讲故事的方式讲政策,让村民了解惠民政策,助力乡村振兴。
开展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元宵佳节,筹备特色文艺节目,组建秧歌队进行文艺展示,祈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端午佳节,举办送粽子活动,在文化广场组织村民包粽子,为五保户、孤寡老人等群体送去粽子和节日的祝福,一起体验浓浓端午情。
开展体育健身活动。了解村民体育健身需求,完善体育健身设施,开展村民乐于参与的健身活动。组织妇女在文化广场跳广场舞、扭秧歌;组织乒乓球爱好者参加乡里举办的“乒乓赛精彩、文明展风采”活动。
祁县城区新建南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宣、帮、乐”擦亮“幸福南路”
祁县城区新建南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巧手共编中国结,党群联结心连心”文明实践活动。
祁县城区新建南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按照“五有”标准,将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与党群服务中心融合共建,整合社区科技馆、图书室、理论宣讲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打造“五大服务平台”,联合“温暖昭馀志愿服务队”,以“宣、帮、乐”为主线,打造文明实践“一张网”,擦亮社区文化品牌“幸福南路”。
“宣”:全面深入宣讲,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以讲好科学理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创新宣讲方式,用活文明实践活动、集中宣讲、“三会一课”等载体,讲理论、讲政策、讲文化,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
“帮”:真情关爱帮扶,绘就美好生活“温暖画卷”。利用好党员、青年等志愿者力量,开展上门拜访、恳谈交流、心理疏导、公益帮扶等关爱项目,引导形成邻里互助、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的社会风尚。
“乐”:多彩文化乐民,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情暖端午、非遗剪纸等主题鲜明、接地气的特色文明实践活动,营造了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平遥县卜宜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对照“五有”标准 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平遥县卜宜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志愿者在平遥古城开展“和平遥忆”文明实践活动。
平遥县卜宜乡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作为有效载体和有力推手,按照有机制、有阵地、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的标准,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强化制度建设。确立乡党委书记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乡长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队长、班子领导为成员的组织架构,以党建引领文明实践,以制度助推站所运行。
加强队伍建设。号召党员、干部等建立乡村两级志愿服务队伍34支,共有志愿者330人。该乡设有“8+N”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全乡21个行政村全部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
强化阵地建设。文明实践阵地与党群服务中心融合共建,完善配套文体设施,设有新时代文明展厅、道德大讲堂等功能室,满足群众需求。
培育特色项目。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深入挖掘平遥古城文化底蕴,组织志愿者在村广场、县城表演元宵节社火节目,带人们回忆前人的奋斗岁月。
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修订完善《卜宜乡村规民约》,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实行星级考核,建立村民激励机制,激发村民干事创业的热情。
介休市东南街道迎翠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暖心关爱 文明实践有温度
2023年中秋节期间,介休市东南街道迎翠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暖心家园”文明实践活动。
介休市东南街道迎翠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场所融合共建,建设了理论宣讲室、科普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馆等10余个功能活动室;成立8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招募党员、居民、爱心人士等志愿者106人。
打造“暖心家园”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开展“暖心关爱行动”,为特殊家庭量身定制服务项目。一是注重健康关怀,为特殊家庭免费体检、签约家庭医生、开展健康心理讲座等;二是一起过节日,在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期间,邀请特殊家庭成员通过插花等活动同庆佳节;三是开展“圆梦微心愿”活动,建立特殊家庭“微心愿”清单,在社会帮扶下对清单销号,满足特殊家庭生活需要;四是注重心灵守护,志愿者通过电话、面对面等形式与特殊家庭成员聊家常,缓解焦虑。自项目创建以来,已开展“暖心关爱行动”24次,参与人数达570人(次),受益家庭9户。
今年以来,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科普宣传、文化活动、知识讲座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44次,参与志愿者300余人(次),惠及群众4500余人(次)。
灵石县城区兴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探索“1+8+N”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模式
2023年7月21日,灵石县城区兴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生活方式”文明实践活动。
灵石县城区兴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探索“1+8+N”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模式,“1”指文明实践队伍,“8”指8个地域网格,“N”指社区居民,为辖区居民提供多种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阵地建设,稳如磐石。整合图书室等场地,打造集理论宣讲、体育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按“五有一坚持”标准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安排志愿者值班,随时为居民群众提供服务。
制度建设,井然有序。健全机构建设,由社区书记担任站长,明确成员任务分工,组织架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全部上墙。
队伍建设,同心协力。成立平安志愿服务、党员志愿服务等多个实践队伍,在8个社区中选配志愿服务小组信息员,收集群众需求,根据反馈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构建“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精细化服务网络。
活动开展,建立品牌。依托社区文明实践阵地,开展“我们的节日”、关爱未成年人成长、非遗传承等文明实践活动60余次,参与志愿者100余人(次),辐射居民群众700余人(次)。
寿阳县城区城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135”工作思路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2023年,寿阳县城区城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北大街小学联合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寿阳县城区城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各方面力量,组建党员先锋志愿队、老干部银发宣讲队等7支志愿服务队伍,探索形成了“135”工作思路。
紧扣一条主线。围绕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社区这一主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项活动中,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推动三个融合。推动阵地融合,整合社区资源,常态化开展主题宣讲、法治宣传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推动队伍融合,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融入网格治理,开展收集民意、宣传政策等8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动管理融合,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导、居民为主体,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架构。
采取五种方式。一是宣传宣讲“多维度”,增加信心;二是选树典型“德润人”,凝聚人心;三是志愿服务“精准化”,温暖人心;四是多彩文化“乐民心”,寓教于乐;五是移风易俗“树新风”,共筑同心。
昔阳县城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开创“131+N”文明实践路径
昔阳县城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非遗传承刺绣”文明实践活动。
打造一个阵地,构建文明实践“一盘棋”。昔阳县城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与该县钟兴党群服务中心融合共建,占地面积771.63平方米。实践所内设有法律援助室、文化服务室、理论宣讲室、科普宣传室、道德讲堂等场所,为周边3500余户居民、1万余人提供服务。
强化三项保障,织好文明实践“贴心网”。强化组织保障:由该社区党工委书记担任所长,调动各方力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强化经费保障:该社区投入200万元用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保障该县城区内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运行。强化队伍建设: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下设19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目前,共注册志愿者8000余人,全辖区总点单200余单。
紧扣一个亮点,开拓文明实践“新路子”。为了解决家长关注的假期子女托管问题,2022年7月起,该实践所实施了“托起明天的太阳”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在假期开展公益课堂,获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截至目前,社区公益课堂已经开课一年,共计开讲72堂课,受益少年儿童达800余人。
开展N项活动,增强文明实践“辐射力”。围绕县域中心工作,开展移风易俗主题讲座,在“我们的节日”重要时间节点慰问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文艺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00余次,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
左权县辽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左权县辽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活动阵地。
左权县辽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镇实践所—村实践站”两级体系为架构,按照“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运营、一体管理”原则,以“五大平台”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阵地,开展政策宣讲、文明乡风、道德引领、技能培训、文艺文化等系列文明实践活动。
建设标准化。有场所,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与党群服务中心融合共建,场所达100余平方米;有组织构架,由镇党委书记担任所长,镇长担任副所长,宣传委员负责日常工作;有规范的工作制度,有工作管理机制、志愿者活动计划等一系列制度;有专人负责,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有2名文明实践专管员,专门负责管理工作;有活动台账,每次活动都建立专门台账,记录活动过程,做到有记录、有图片展示、有资料。
功能完善化。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要求,打造功能齐全的实践所,坚持“一室一用或一室多用”原则,设置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康与体育服务五大平台,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管理规范化。严格落实管理机制,有专人负责,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志愿者实践活动,积极调动在职党员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确保党员的参与率和服务时限。
和顺县松烟镇南天池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打造牛郎织女爱情起源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和顺县松烟镇南天池村开展文艺表演文明实践活动。
和顺县松烟镇南天池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着眼于“凝聚群众、引领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任务,深入挖掘牛郎织女爱情文化起源地内涵,整合资源,创新工作方法,开展独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搭建组织架构,打造宣传阵地。南天池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位于村党群服务中心左侧,占地55平方米,站长由该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站内规范设置规章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板面,集思想引领、道德教化于一体,开展多类型文明实践活动。
开展宣讲活动,凸显群众需求。今年已宣讲党的理论方针11次,开展学习教育6次,创建七星级文明户42户,十星级文明户21户,清洁庭院55家。成立27人的文明旅游志愿服务队,深入挖掘牛郎织女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开展景区导览服务,引导游客参观南天池村的人文地理特色。
坚定文化自信,感受乡风文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引导全体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推动基层宣传思想工作落地落实,开发了以牛郎织女文化产业园为核心的一系列产业,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奋力谱写和谐和美乡村“新画卷”。
榆社县箕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聚焦“五个关键” 统筹推进文明实践
箕城镇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
榆社县箕城镇面积283平方公里,下辖41个行政村,总户数12275户。箕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立足目标任务,强化资源整合,创新方式方法,聚焦“五个关键”,统筹推进文明实践工作。
强化阵地建设。按照就近原则,着力在强化阵地、打牢基础上下功夫,结合乡镇实际将党建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站等各类阵地整合贯通,拓宽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场地。
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建章立制,制定了理论宣讲、体育健身等规章制度;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承上启下作用,结合实际抓好落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活动。
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架构,以镇党委书记为所长,镇长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队长,党政办公室人员负责文明实践工作内容;成立了箕城镇志愿服务队,发动全镇党员、乡土文化人才等人员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
创建“文明诚信爱心超市”项目。目前,箕城镇41个行政村通过工作队帮扶、村级自筹等形式全部建立“文明诚信爱心超市”,激励村民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根据星级文明户的表现情况,进行动态增(减)星。截至目前,2023年全镇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1714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