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文化

到乔家读书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01-19 09:32:47

唐中才

岁末年初,和书友一起去乔家大院共读分享,以这样的方式告别2023年,是我们这些书友的共识。所以我们在太原的、晋中的几位老熟人就约了时间,匆匆赶来,大家都是祁县人,所读的书是《乔家大院》,理所当然,乔家大院成为必选之地。

乔家大院坐落于祁县乔家堡村,原是落寞在乡村的一座晋商大贾的院子。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它意外成为《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取景地,随着影片的走红才闻名于天下。那时,我的父亲还在那里工作。具体从事什么工作,我没有印象,只记得二哥从乔家大院回来后说,那里屋檐下的马蜂窝有斗大。在农村的孩子,少不了有被马蜂追赶的经历和被蜇疼痛的记忆,所以总是谈之色变,印象深刻,我就只记下了它。

其实,我作为身在外乡的祁县人,这些年来偶尔接待亲朋,乔家大院还是去过几次的。我和导游说,一别乔家四十年,最忆还是少年时。当时因为乔家大院走红后,很快成为祁县民俗博物馆,并对外开放。那时是个冬日,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前往,记得我对一起去的同学乔说,怎么回你家还得我们购票啊,那时的票价才一元。我们走过长长的小巷,满怀好奇地走了进去。出来时,除了啧啧称奇外,枯肠搜断再无别的锦言佳句描述这次历程。我其实最期待的还是寻找那个马蜂窝,就像《乔家大院》中乔致庸在梦幻蝴蝶或者老庄一样。

《乔家大院》毕竟是一本小说,很多情节或者故事取材于众多晋商往事而演绎在乔致庸身上,所以此乔致庸并非彼乔致庸。因此,当现实中的乔家大院就像一册史书一样,在导游款款的解说中一页页慢慢地翻开后,我们就从一砖一瓦的寓意中、一屋一舍的用途中、一联一匾的内涵里,品味着、端详着一个真真实实的乔致庸以及他所代表的乔家文化和晋商精神。因为阅读了小说,又见识到了真实的乔家,所以我们更多的是思考和领悟。历史上当然没有陆玉菡、江雪瑛、孙茂才等这些小说中的人物,但现实生活中又有很多他们的影子。

冰是高中老师,他说:“有一次,我问我的毕业生,奔赴远方是很多青年人的理想。当外人问你们家乡的名片是什么时,你们怎么回答?”孩子们回答:“当然是乔家大院了。”接着他又问,乔家大院为什么是名片时,孩子们却回答不上来。我想到了我第一次去乔家大院,原因其实也是盲从附趋。是因为大家去,所以我才去,是人云故我亦云。其实像我这样的人很多,只是图了一时的热闹。

强说:“宁娶大户人家的奴(奴,平声,佣人之意),不吃(吃,聘之意)小户人家的奴(奴,仄声,姑娘之意)。”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胸怀的格局不同,也影响着事业和人生的走向。一个历史人物和凡人的区别往往是关键时候选择了不同的决定。勿沉迷局自以为是,脱身回头才是最大的智慧。因此,无论阅读小说还是参观现实的乔家,我们更应该挖掘和提炼他们经世济民的思想和方法,寻觅和总结我们应该效仿和传承的文化和精神。

从乔家大院出来,我们找了一间屋子,各抒己见,说着阅书读乔家的体会,我们所碰撞的是乔家文化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我们创业经营所应当秉持的底线是什么,为什么同时代的胡雪岩倒下了,而乔致庸的事业还绵延不绝?

毋庸置疑,以乔家为代表的晋商,其成功离不开栉风沐雨、不畏艰险的创业精神,离不开诚信笃实、义孚天下的商业文化,更离不开变中求新、变中求进的经营智慧,其核心的内涵还是守正创新踔厉奋发。乔家之“正”在于厚德载物,无论是对待客户还是员工,无论对待生意合作伙伴或是竞争对手,总是重义轻利,德字当先,学吃亏而留有余地,可以归纳为“履和”“中庸”四字。乔家之“新”在于能够主动科学应变,勇于求变。胡雪岩的失败,偏偏是失败在没有乔家所具有的这种“正”与“新”的文化气息,更没有“履和”“中庸”的儒家文化内涵。

我很怀念乔家堡当初的样子,依稀还记得进村北拐小巷内乔家大门外的照壁,其实是别人家的房屋后墙;大门的南侧是我邻居姑娘的婆家,原来是乔家的车马院;大门的北侧东西向还有两个高大的院子,原是乔家接待客人的待客堂,旁边就是一片枣树林。想起我的小学恩师就是乔家堡的,他的孩子和我还是同桌同龄人,倘若村子还在,我还能推门进院中看看他家的鸡,对酌一口,缅怀一下少年的时光。

从懵懂的少年到知天命的年纪,多少次行经远眺或近距离参观乔家大院,直到现在我才仿佛第一次揭开它的面纱。作为一个祁县人,我很惭愧这迟到的与它的相识。2023年的最后一日,因一本书而变得更有意义,相信冰的学生也会在阅读中懂得乔家大院名片背后的文化精髓。

再见了乔家,我们还会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