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文化

夕阳艳艳映晚霞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05-31

陈耘

“落笔要放得下,收笔要提得起……”几乎每个星期,92岁的周建壁都要为同在养老院中的“院友”辅导书法。尽管年事已高,但周建壁乐此不疲,他将书法这一爱好当作养老生活的“一技之长”,只要有人请教,他随时恭候,不辞辛劳;但凡有人要他的字,他都乐意给。

多年来,他还热心参加社区活动,只要有时间,他一次也不落下。“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伙儿都积极参与,邻里之间才能更和谐。”周建壁说,作为一名老劳模,能为大家发挥一点余热,是他最快乐的事情,他愿意在有生之年,用微薄之力继续贡献社会。

(一)

1932年,周建壁出生于榆次区张庆乡张庆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身处特殊的年代,经常连饭都吃不饱,能去学校读书是种奢望。直到11岁,周建壁才因寄养在亲戚家中,幸运地与亲戚的孩子一起上了村小。所以他比别人家的孩子更加勤奋,吃苦耐劳成为他的素质,这也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9年7月,几经求学周折的周建壁从原榆次县县立高小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到原榆次县杨村小学任教。由于教师缺乏,几乎所有的课程——语文、算术、体育、美术、书法……周建壁都一人兼了起来。他没感觉到生活的贫困,只感到教书育人的美好。由于工作认真,1950年2月,周建壁被保送到太原师范学校读初二年级,当年11月,他又考入山西省行政干部学校,学习3个月后被分配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山西分公司太原营业部工作。

入职不久,正值国家推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强制保险政策,周建壁主持参与了这项工作。期间,他下企业、搞摸底、清资产、建合同,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理清了过去国有企业财产类型多、财产流动性大、财产增减变动频繁等复杂情况,杜绝了少保、漏保、多保、重保等差错现象,提高了应保财产的准确性,推动了这一保险政策的贯彻落实,取得了良好效果。

由于成效显著,周建壁参与的这项工作得到肯定并迅速推广,他也于1955年被评为太原市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并出席表彰大会。1956年4月,周建壁又被评为山西省财政贸易金融先进工作者并出席代表大会,受到表彰。这次会议选出20名全国先进生产者(工作者),周建壁荣幸当选,荣获“全国劳模”称号,出席了当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先进生产者(工作者)代表大会。工作出色,成绩突出,加上任劳任怨、尽心尽责,不久周建壁又被调往太原市财政局工作。

(二)

1961年,国家遭受经济困难,全省掀起干部下放基层劳动热潮,周建壁响应国家号召回到张庆村。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担任村会计的同时,兼职团委工作、农中教员、剧团团长、文艺宣传员等工作,在村18年,农民吃过的苦他都吃过,农民受过的累他都受过。

艰苦的生活磨练,让周建壁懂得珍惜,也给了他战胜人生旅途上各种坎坷的力量。在以后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他总能挺得过去。他信奉“知足者常乐”,从不怨天尤人,也许就是这段生活铸就的性格。

正因此,他把村中的这段岁月磨练当成一种财富。他以这样的心态熬过了18年村中生活,迎来了改革开放。1979年,党的干部政策得到落实,周建壁恢复工作,被安排在原榆次市张庆公社工作。1980年又调到原榆次市农工部,负责农村经营管理工作。

当时,正值全省农村财务整顿工作全面铺开,周建壁利用自己财经工作和18年农村会计经验,结合调查摸底,起草了原榆次市农村财务整顿方案,为全市农村进行普及培训,对榆次市农村普遍存在的财务制度不健全、收支混乱、手续杂乱无章、记账方法不统一等情况进行了规范,使榆次市农村财务工作走上了正轨。

1982年2月,根据农村改革需要,原榆次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以下简称“农经站”)成立,周建壁被任命为首任站长。农经站在他的领导下,以整顿农村财务混乱为契机,开展农村会计业务技能培训,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实行财务账目公开;根据国家对农村农、林、牧、副、渔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有关精神,在榆次市推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建立健全完善农村财务会计制度后,建立农村财务审计所,对榆次市农村财务会计开展审计工作。同时还要接待群众来访,解决各项生产责任制承包中的矛盾纠纷。做好年终农村各项经济指标的统计工作,为榆次全市农村工作决策提供参考。

从1979年复职,到1992年退休,周建壁一直奋战在基层农经战线,成为一名称职的农经专家。他参加农村财务整顿工作记大功一次,任农经站站长期间记功3次,多次获得过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

(三)

1992年7月,周建壁光荣退休。“我有过痛苦,有过忧伤,有过自卑,有过迷惘,有过困惑……但是我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不断成长,也让我更加坚强自信,让我相信风雨过后,定会出现彩虹,只要能勇敢面对,再大的挑战都是浮云。”周建壁说,回顾自己的经历,正是有过18年的艰难困苦,才使他面对任何困难都不退缩,才让他有使不完的劲,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正因如此,即使退休,他也没有真正休息。退休后的前十余年间,化工厂、养殖场、保温厂……他辗转多家乡镇企业,一人兼数职,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为企业产品销售尽心竭力。“人虽退了,精神还在,技术尚存,只要有人需要帮忙,自己就不会推托,个人经济上有无收入无所谓,主要是能继续施展才干,老有所为。”

一直以来,周建壁并没向任何人炫耀自己全国劳模的身份和经历,是与一位工会领导的偶然相遇,问起了这一情况,才让榆次工会获知,其实大家身边早就有这样的全国典型。但周建壁却总是说,往日的辉煌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今天。周建壁珍惜自己的历史,但他从不将此作为资本,特别是将自己经历的艰苦困苦作为无形的动力推动着自己不断前进。

“树老怕空,人老怕松,老而不松,自始至终。”周建壁常用这4句话告诫并要求自己。所以即使年龄偏高,真正开始了退休生活,进了养老院,他仍坚持学习。伟大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更让他精神焕发。他参加社区和养老院组织的各类活动,进行业余写作,总结自己的一生,汇总养生知识,与院友们分享。他每天坚持研习书法,还教院友们临帖、练字,过年书写春联送给街坊邻居。

十余年来,周建壁用实际行动,不图回报地发挥着他的余热,演绎着最美“夕阳红”。“我虽然退休了,但是为人民服务的本色不能忘记,我争取在不给社会添麻烦的同时,能尽力为大家做一点事,尽一份力,这是我的光荣,我感到非常幸福。”周建壁乐观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