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6-30
“燕州小镇”现代农业观光园。
盛夏时节,漫步寿阳县南燕竹镇南燕竹村,目之所及皆是生机:玉米试验田里,玉米苗茁壮成长;燕州小镇溪水潺潺,各式帐篷点缀其间,游客们或是坐在一起烧烤聊天,或是慵懒地躺在秋千架上,一幅水美、景美、人文美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土地托管、燕州小镇、有机旱作农业科研示范基地,这个村子亮点挺多!”来到南燕竹村的人们说道。作为寿阳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开展农村“三治三建三评”专项行动重点打造的三个“燃爆点”之一,近年来,南燕竹村通过积极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奋力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华丽蜕变。
曾经的南燕竹村,也面临过诸多发展难题。“耕地面积虽大,但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再加上人口外流严重、老龄化加剧,‘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地’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南燕竹村党委书记贾永珍说,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得不认真考虑新的出路。
2016年,在多方考察调研的基础上,该村迈出了关键一步。由村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和农户共同参与的寿阳县金穗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整合本村及周边农机户,通过土地“双层托管”模式,与全村522户村民签订了委托协议,将8156亩农户承包地整体托管,承担起了“田保姆”的服务职责。
“所谓‘双层托管’,就是村集体作为托管中间方与农户签订委托协议,进行连片规划、整体打包,实现‘一托’资源整合;再将整合土地与金穗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托管协议,实现‘二托’规模经营。”贾永珍告诉记者,这种模式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大幅度提升了村民收入,让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成为可能。
“我家的29亩地全部托管给合作社了,耕种、浇水、除草、打药,就连收和卖都不用我操心,不光玉米产量增加了,还能多领取收益金,终于不用为养老发愁了。”提及该村的土地托管,南燕竹村村民、82岁的胡来生笑得合不拢嘴。
与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签订合作协议,让先进农业技术落地生根;吸纳种植大户进社,发展采摘、观光农业;与寿阳农商银行合作,解决资金难题……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南燕竹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全村玉米增产23.7万公斤,户均增收5000余元,村集体收入达170万元,全村农业实现了从人工到智能化、机械化的华丽蜕变。
然而,把地种好只是第一步,怎么能让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让村民的生活再上一个台阶?南燕竹村马不停蹄,开始了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我们村刚好处于太原、榆次、阳泉的中间位置,地理环境优越、自然风光秀丽,特别适合城市工作压力大的人们前来放松游玩,在青山绿水间找寻心中的‘诗与远方’。”贾永珍说。
2023年,南燕竹村与山西燕州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投资建设“燕州小镇”现代农业观光园。同年8月,一个集美食文化、农耕文化、观光采摘、特色民宿、综合服务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区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营。
如今,沿着园区一路行进,燕州湖、星空屋、网红步道、休闲农场等各式景观交相辉映,水果采摘、萌宠乐园、自助烧烤、无动力乐园等旅游项目一应俱全,节假日前来游玩、研学的人群络绎不绝,沉寂的乡村再次焕发出蓬勃生机。
“今年刚到暑期旅游旺季,游客就迅速爆满,停车场停满了各地牌照的车辆和旅游大巴,许多热门项目都得提前预约!”燕州小镇景区负责人张晓爱翻看着预约记录,难掩喜悦之情。与此同时,小镇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不少人在家门口找到了合适的工作,纷纷捧起了“金饭碗”。
“乡村振兴,就是要敢想敢干,在干中学、在干中总结经验、不断调整,就是不能止步不前!”回顾这一路的发展历程,贾永珍感慨万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农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共富。”谈及未来发展,贾永珍信心满满。
记者 吕斌华
摄影 张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