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县区>榆社

回报桑梓奔共富 反哺家乡助振兴

—— 记榆社县箕城镇北马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会平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7-05

七月的太行山脉重峦叠翠,沿着蜿蜒的道路驶入榆社县箕城镇北马会村,一幅“产业兴、村庄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扑面而来。村民鹿国平正在村口的凉亭里纳凉,谈起村里的变化,他的脸上绽放出朴实的笑容:“俺们村这两年发展得可红火咧,家门口就能挣钱,环境比城里还舒坦!”他的话道出了北马会村206户村民共同的心声。这份幸福感来自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也凝聚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会平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奉献。

党员担当

以赤子情怀回应家乡呼唤

张会平出生于北马会村,后参军入伍离开家乡,退伍后在太原创建公司,做得有声有色。每每往返于北马会村和太原,他总能感觉到巨大落差,强烈的改变家乡的念头在他心头升起。他想:“我自己富了,村里还很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乡亲们需要我,组织需要我!”于是,2014年,他果断回到北马会村,经村民选举,成为村党支部书记。

他深知:“共产党员的称号不是勋章,而是沉甸甸的责任。”从那一刻起,他以“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为誓言,带领村民修路垦荒、引水解困、发展产业,用4年时间让贫困村摘帽,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跃升至1.5万元。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变化,而是一名共产党员为民初心的生动践行。

在张会平的带领下,该村紧抓乡村振兴政策机遇,坚持在产业驱动、民生赋能、乡村治理上下功夫,将村庄绿化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将乡村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擦亮乡村振兴底色,扮靓和美乡村颜值。如今的北马会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乡村善治成果惠及村民。

党性铸魂

以组织力锻造振兴引擎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张会平深知,村庄要发展,党建引领、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是关键。

他带头升级党建阵地,创新推行村“两委”副职双岗制——村干部既管村务又抓经济,在实践中锤炼服务能力;注重培养年轻党员,把“能干事、肯奉献”作为选人用人标准,打造出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通过书记带党员、党员帮群众的结对方式,“战斗堡垒”作用日益凸显。

村民有劲头,干部要带头。“刚开始,村集体账上只有1400元存款,工作真是没法儿开展……”于是,张会平号召大家“有好处的事,首先考虑困难群众;作贡献的事,党员干部先带头”,又自己出资30万元用于村里建设,党员干部深受鼓舞,村民积极响应,三年的工程仅用一年就全部完工。

在村“两委”带领下,北马会村干群团结,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多次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五星红旗支部”等集体荣誉,张会平个人也被评为“山西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

初心如磐

以奉献精神点亮为民本色

共产党员的称号,意味着更多的付出。从退役回乡到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名共产党员的“算盘”里从不算“小账”——个人捐款130余万元用于脱贫攻坚和教育事业;创办公司时,坚持“村集体+个人”筹资模式,把80%的就业岗位留给本村村民;建设“民俗小镇”时,优先保护古树、古院落,让生态与发展共生。

更珍贵的是,他的行动感染了更多人——村民跟着党员学技术、搞种植,企业跟着支部谋发展,连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陆续返乡创业。如今的北马会村,从“贫困村”到“国家森林乡村”“晋中市衔接示范样板村”,每一份荣誉背后,都是共产党员用初心点燃的希望,用行动书写的答卷。

张会平用半生诠释了“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和“富民显担当”的党员初心。他说:“只要乡亲们还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干下去。”这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最真挚的为民情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正是千千万万个“张会平”的默默奉献,才让希望的田野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报记者 张子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