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7-21
晋能光伏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
盛夏时节,三晋大地山河壮阔、万物葱茏。7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山西考察,为山西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指明路径、鼓舞干劲,擘画新的战略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逐步形成体现山西特点、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连日来,我市掀起一场深入学习、深刻领悟、深度践行的澎湃热潮。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转型发展方向,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转型发展坚定有序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我们进一步加快创新驱动,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海成表示,全市科技系统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聚焦市委“156”战略举措,聚力打好“大学牌”,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着力打造“雨林式”创新生态体系,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要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建立健全“初创型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二要在创新载体平台建设上取得新突破。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大健康、现代农业三大领域,进一步统筹布局,强化政策支持,坚持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营,吸引培育更多高质量企业和团队,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三要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取得新突破。持续深化市校协同创新发展专项行动,着力打通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通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四要在科技金融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作用,为全市科技型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提供市场化、专业化的科技金融服务,深化科技保险合作,探索建立科创专项基金,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和风险投资投向科技型企业。五要在科技人才引育上取得新突破。建立健全高校科技咨询专家使用机制,培育发展技术经理人队伍,做好科技副总选聘和“三晋英才”推荐,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产业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创新则是核心动力。近年来,我市聚焦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构建从孵化培育、成长扶持到推动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体系,让一批“小巨人”企业从“单项冠军”成长为“集群冠军”。市转型综改促进中心负责人表示:“今后,该中心将以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培育优质中小企业为抓手,坚持以增量培植和存量提质为重点,围绕政策惠企、环境活企、创新强企、人才兴企、法律护企五大方面,大力实施政策保障、优质中小企业培育、产业集聚发展、市校协同创新、数字经济引领、创新主体培育、对外合作促进公共服务等企业提质增效工程,通过强化宣传和标杆引领的方式,引领企业走好专精特新之路。”
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正深刻改变着我市的企业发展格局。走进山西经纬化纤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身着统一工服,在各自的岗位上紧张而有序地操作着,每一道工序都充满了对卓越品质的不懈追求。
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企业,虽然年轻,但其前身可追溯至1960年成立的经纬纺织机械化纤专件厂,它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并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开发生产化学纤维成套设备的专业厂家之一,山西经纬化纤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与东华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推动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该公司总经理王琨表示:“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攻关高精尖技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走进晋能光伏技术有限责任公司TOPCon电池智能制造生产车间,仿佛置身于未来世界——全长400米的生产线上,生产人员屈指可数,取而代之的是沿着地面隐形轨道、灵活穿梭的AGV机器人。作为我市新能源光伏制造新质生产力代表企业,晋能光伏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凭借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与责任担当,通过光伏电池及组件领域的持续技术革新与精益生产,跻身全球高质量光伏组件供应行列。该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张洁表示,未来将从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绿色制造、国际化布局等多维度系统推进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强化安全治理、提质增效等举措,持续优化制造能力建设,主动适应政策与市场变化,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彰显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实力与担当。
在传统钢结构制造领域,曾长期依赖人工放样、切割、焊接的生产模式,效率低下且误差较大。山西恒达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另辟蹊径,将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入制造全流程,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化、绿色化的华丽转身。
山西恒达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渠建光表示:“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企业责无旁贷。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加大在智能化设备和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探索新质生产力在钢结构领域的更多应用场景。一方面,持续优化现有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向装配式建筑等新兴领域进军,打造绿色智能建筑产业链。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培养和引进更多专业人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努力成为业内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标杆企业。”
记者 张凯鹏
摄影 通讯员 郭夜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