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7-22
一张长桌,几把椅子,法官、检察官与群众围坐在一起。今年5月,在晋中市某社区的巡回审判现场,一起棘手的工伤保险纠纷案件经过“调查核实+释法说理+公开听证+组织调解”,最终尘埃落定。旁听的李大爷感慨:“以前觉得打官司冷冰冰的,没想到还能这样‘到家门口’讲理,心里暖乎乎的。”
这一幕,正是我市政法系统开展“执法司法暖心行动”的生动缩影。2024年11月以来,我市政法机关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指示精神,启动了一场旨在让公平正义“可见、可感、可触”的创新实践。半年来,我市政法机关交出一份温暖答卷:群众满意度指数攀升至90.53%,安全感指数高达98.09%。
破冰
从群众“不满意”到行动“暖心化”
公正执法司法是底线要求,执法司法为民是宗旨所在。
近年来,随着群众法治意识普遍增强,对于执法司法质效的要求也在相应提高。如何破除政法工作与群众感知的距离?市委深入调研,将“执法司法暖心行动”纳入2025年度常委会工作要点,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冯晓雷亲自挂帅,分批分次召开专题会议重点部署,明确5类22项重点任务及15件具体实事,力保“暖心行动”有方向、有抓手、有力度。
为让“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落到实处,全市政法系统以“实施铁案工程”为核心,今年接续开展“平安晋中四号行动”,组织“云剑”“昆仑”“净网”等专项打击行动,电诈案件破案率提升35.2%。公安机关执行执法办案积分制、警情“日清周结月通报”、“一案一考”等精细化管理,确保每起案件经得起检验,全市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3.5%,破案率反升9.8%。司法机关坚持“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全流程《诉讼指南》和要素式文书让立案更简便,诉讼案件结案率同比上升7.5%。针对危险驾驶案件执行司法尺度难题,统一标准、案例指导,确保量刑均衡。“1332”多元解纷模式遍地开花,释法明理、判后答疑让执法逻辑清晰可感。
亮窗
“小窗口”书写为民“大文章”
政法窗口,是群众感知冷暖的第一线。
为推动我市温情服务全面升级,市委常委会召开全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推进会,积极打造综治与公、检、法、司、信访等部门联动联处的“一站式”为民服务平台,11个县级综治中心按标准建成,让群众烦心事“只进一门,一站通办”。
执法办案中枢提档升级。公安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开展“1+2+5”专项提升行动,平遥、介休成为省内领先的县级中心示范标杆。新建的检察12309服务中心覆盖申诉接访、举报受理、法律咨询、司法救助、企业保护、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业务,信访事项7日回复、3月答复率均达100%。
与此同时,市诉讼服务中心设置更加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触角延伸更加广泛。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增设值班领导窗口,无障碍设施让服务无差别,成功调解案件1794件,彰显效率与温度并行。“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持续扩容,积极推动高校、军营、监所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市域通办”“公证+不动产登记”业务联办等一系列便民举措频出,553件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案件传递司法关怀。
润心
实事落地让群众可感可及
行动的生命力,在于解决急难愁盼。
全市政法机关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立足政法职能,15件民生实事精准发力:
针对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对60件重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开展集中评查化解攻坚,探索完善诉访分离机制,信访量稳步下降;针对“执行难”问题,开展“交叉执行”和“‘失信’‘失能’强化信用修复”专项行动,综合运用提级执行、指令执行、督促执行等方式,妥善处置了多起执行纠纷案件,全市执行到位率提升9.87%;针对大要案件办理问题,涉众金融“陈案”化解提速,严防风险外溢;针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向交管“黄牛”、殡葬乱象、“六霸”黑恶亮剑,在全市车管窗口增设“办不成事”窗口,广泛开展驾考高峰期延时服务、高校师生“车辆代检”和客货运企业入企培训等服务,对特种行业许可等高频业务进一步精简审批材料,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漫步平遥古城,派出所内“古城红盾 枫警守护”的标识格外醒目,综治中心里,群众办事的笑脸也在印证着服务的温度。线上,280余件政法干警感人故事沁润民心,线下,“十大主题宣传”等活动让普法入脑入心。
“暖心”之路没有终点。下一步,全市政法机关将继续改进执法司法作风,围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大局,聚焦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涉法涉诉信访化解等关键领域,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持续温暖百姓心田。
本报记者 李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