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7-28
7月21日早晨,刚过7点30分,侯岐生已经抵达了医院,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开晨会、查房、处理医嘱、写病历文书……
“我们科室病人病情变化快,我早一点来就能多观察病情变化的细节,多解决一些问题。”
从医37年来,不管多忙多累,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侯岐生每天都保持着这样的工作习惯——提前到岗,只为能多看几个病人,多了解一些情况。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真谛,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以患者为中心的行医之路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人多、病情重,几乎是所有医务工作者的共识。侯岐生总结起自己的工作感受就是一个字——忙,但他从来没有因为忙碌而懈怠工作。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因此经常守护在患者床旁,观察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2022年冬天,侯岐生收治了一位这样的患者:神志不清、高热、呼吸急促、口唇紫绀、血氧饱和度逐渐下降……情况十分危急。患者家属拉住侯岐生的胳膊,哽咽着说:“救救我爸爸、救救我爸……”
“当时科室病人多,而且病情都重,病房床位极其紧张,我满脑子想的就是该怎么解决,病人情况等不得,必须救治!”侯岐生没有犹豫,立即想办法加床。
随后,在医院各部门的相互配合下,患者很快得到了安置,经过及时救治,最终转危为安。
“我还记得这位患者康复出院时,他和家属一直拉着我们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手说,感谢医务人员还给他们一个完整的家,听到这句话的那一刻,我觉得我的工作很有意义。”侯岐生回忆着过往的经历,脸上露出了微笑。
这样的故事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屡见不鲜。在侯岐生看来,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病,更要给予患者希望和力量。
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侯岐生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成为山西省首批对口支援茂县医疗卫生工作队队员。
灾民安置点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余震不断,山体滑坡,道路塌方。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侯岐生和队友们坚守了30多个日日夜夜,累计接诊灾民2500余人次,圆满完成了各项医疗工作。
锐意进取的开拓之路
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侯岐生必须带领团队共同进步。
加强科室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提升医疗质量……2022年1月8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侯岐生的带领下迈上新台阶:成为了国家PCCM规范化建设标准认证达标单位,被选为国家呼吸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山西省哨点医院。
对团队的引领,体现在日常管理的点点滴滴之中。冬末春初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也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段。每到这个季节,侯岐生总是在细心救治病患的同时,时刻关注每位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
“侯主任就像我们的大家长,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温情。”科室里的同事们都这样评价道。
在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团结奋进的同时,侯岐生也十分注重科研创新。他以敢为人先的精神锐意进取,开展的《ARDS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救治研究》科研项目,荣获晋中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永葆初心的奉献之路
“我是党员,也是党支部书记。” 侯岐生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
侯岐生带领党支部积极开展健康义诊、扶贫、慈善救助、敬老服务、健康教育大宣讲等主题党日活动,把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切实为患者解决看病难的问题,真正做到心系患者。
与此同时,侯岐生作为党支部书记,积极做好支部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提高医疗服务意识。2023年,侯岐生所在的第六党支部被评为晋中市公立医院“星级党支部”。
37年来,侯岐生以仁心守护生命健康,用实干践行初心使命,赢得了无数患者和同行的尊敬。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医者的价值在于奉献,党员的本色在于担当。在这条没有终点的守护生命之路上,侯岐生步履坚定,用专业与热忱继续书写着救死扶伤的动人篇章。
本报记者 张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