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民生

晋中市“同心圆”宣讲团宣讲员王盟楠:

讲好太行新语 书写青春答卷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7-28

王盟楠

用两年时光将燕园智慧播撒在太行山革命老区,以理论宣讲筑牢思想根基,用文旅创新激活发展动能,让理论之声与山水红韵在这片红色沃土上同频共振。晋中市“同心圆”宣讲团宣讲员、省文旅厅定向选调生王盟楠,正用她的青春和智慧,续写着新时代的理论宣讲故事。

从“燕园学子”到“麻田闺女”

走出北京大学校门的王盟楠,怀揣着服务基层的赤诚之心,来到了革命老区左权县麻田镇。初到麻田,这位戴着眼镜、说话带着书卷气的姑娘,被老乡们亲切地称为“那个北京来的大学生”。“要想让群众听你讲,先得让群众认你这个人。”王盟楠暗下决心。她走遍了麻田的沟沟坎坎,在田间地头和老乡们拉家常;她一遍遍走访八路军总部旧址,在斑驳的墙垣间感悟革命先烈的精神;她深入群众家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渐渐地,她变成了老乡们口中的“闺女”,这个转变背后,是她用脚步丈量出的民情,用真心换来的真情。

讲好红色故事探索多元表达

在基层宣讲中,王盟楠发现,照本宣科的理论讲解很难引起群众共鸣。在“书香左权”阅读大会上,她别出心裁地用脱口秀形式宣讲,幽默风趣的语言让现场笑声不断;在左权将军纪念活动中,她深情讲述将军的家国情怀,让听众热泪盈眶;在田间地头的宣讲中,她用当地方言和鲜活事例,把政策讲得通俗易懂。“理论宣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思想的交流和情感的共鸣。”王盟楠深有感触地说。她创新打造的“理论+故事”“理论+文艺”“理论+脱口秀”的模式,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可触可感,真正走进了群众心里。

以“文化赋能”唤醒乡村生命力

在走访中,王盟楠被各村保存完好的古戏台深深吸引。这些历经沧桑的戏台,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记忆。她敏锐地意识到,这些“活化石”正是宣讲红色故事的绝佳载体。她创建了“印象麻田”短视频账号,一条讲述麻田古戏台故事的视频意外走红,单条播放量达58.3万次。尝到甜头的王盟楠乘势而上,陆续推出“八路军总部在麻田”“清漳河畔的红色记忆”等系列短视频,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红色历史焕发新生机。她的视频不仅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更带动了当地红色旅游的发展。

乡村振兴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今年,王盟楠受邀参加山西广播电视台《新晋脱口秀》节目录制。面对镜头,她动情地讲述了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的故事。“乡村振兴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双手去创造的现实。”她的话语打动了无数观众。两年来,王盟楠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60余场(次),覆盖群众1万余人(次);创作新媒体作品50余条,全网播放量超100万次。王盟楠常说,自己只是千万基层宣讲员中的普通一员。但在太行山乡亲们的眼中,这个把青春奉献给老区的姑娘,正在用她的方式,续写着新时代的“太行新语”。

站在清漳河畔,望着奔流不息的河水,王盟楠知道,自己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还有更多的红色故事等待讲述,更多的青春篇章等待书写。而她,将继续以宣讲为笔,以热忱为墨,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描绘出更加绚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