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经济日报数字报时间:2025-07-28
游客登阁远眺左云县月华池。本报记者翁剑摄
盛夏的塞外古城左云县,十里河畔绿潮翻涌,摩天岭上林海苍翠,湿地公园内芦苇摇曳。这片曾经风沙肆虐的贫瘠之地,如今每一片绿叶都在无声讲述着生态涅槃的故事。从“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累累勋章背后,是左云人以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黄土高原上书写的绿色传奇。
久久为功重塑山河
曾经,左云县是生态脆弱的代名词:荒山秃岭遍布,植被稀疏凋零,风沙年复一年地侵蚀着土地与希望。面对严峻挑战,左云人没有低头。
从沟壑纵横的荒山旷野到车流不息的公路沿线,从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到亟待滋养的河道两岸,处处可见干部群众挥汗如雨的身影。扶苗、培土、浇水,简单的动作年复一年,汇聚成改天换地的磅礴力量。数十载寒来暑往,左云人用双手让绿色在黄土地上顽强扎根、蔓延生长。
最新数据显示,左云县拥有林地面积95.6万亩,草地面积25.2万亩;森林覆盖率升至27.95%,林草覆盖率高达62.27%。数字为证,左云完成了从生态赤字到绿色盈余的惊人逆袭。
智慧织网筑牢根基
在左云,种下绿意只是起点,让绿色常新、青山常在,考验的是守护的智慧与韧劲。
一张覆盖全域、责任到人的县乡村三级护林防火责任网络早已织就。远程监控的“电子眼”织密森林防护网,实现全域无死角实时监控;数百名护林员日复一日、风雨无阻地穿梭于山岭沟壑,坚守着绿色防线。与此同时,大气污染治理让天空重现湛蓝底色,水环境治理让河流恢复清澈容颜,土壤污染防治让土地焕发绿色生机。“天蓝、水清、土净”的生态基底,为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繁荣奠定了坚实根基。
绿色福地共绘和谐画卷
在焕然一新的十里河公园水域,成群的野鸭等候鸟悠然游弋,它们灵动的身影,是左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最鲜活的注脚。如今的左云,已成为众多国家级保护动物青睐的栖息地。
作为大同市唯一涉及黄河流域的县,左云县紧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在更宏阔的坐标上擘画生态蓝图。境内流域面积最大、全长47.6公里的十里河,成为撬动区域生态治理的关键支点。该县以“治气、清水、增绿”三大工程为核心抓手,全力推进万家寨引黄北干支线工程加速实施,为区域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实施十里河水库除险加固、源子河防洪能力提升、宁鲁河“清四乱”等工程,筑牢安澜屏障;稳步推进“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治理。这一系列全流域、全方位的生态保护项目,正为左云构筑起更为强大的区域生态安全屏障。
昔日的风沙之地,如今绿潮奔涌、候鸟翔集。左云人以愚公移山般的定力,将“绿色发展,和谐共生”的理念深深镌刻在黄土地里。当荒山秃岭终成塞北江南,左云县不仅绘就一幅令人惊艳的城乡生态新画卷,更为资源型地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树立了一个闪亮的路标。
本报记者翁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