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7-29
推开祁县东风路101号一扇明亮的玻璃门,整洁的服务大厅里,“党员先锋岗”的标识格外醒目。这里是祁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每天都有群众带着“烦心事”走进来,又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
不久前,外来务工人员陈某某来到这里,疲惫地诉说着三年未拿到工钱的烦心事。导引员见状,立刻上前握住他粗糙的手,邀请他进屋慢慢说。随后,案件便被转到金牌调解室,由有着 30 余年调解经验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武玉昌和二级调解员姚祥年接手。在掌握详细情况后,调解员经过多次沟通协调,最终为陈某某讨回了工钱。
这样的暖心故事,在我市各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简称“综治中心”)还有不少。如今,为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晋中市综治中心及各县(区、市)综治中心循着总书记的嘱托,努力将综治中心打造成社会治理“晴雨表”、矛盾解纷“终点站”、服务群众“连心桥”。市、县两级党委坚持高位推动、靶向发力,以党建引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红色引擎”,统筹推动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目前,我市11个县(区、市)综治中心已全部完成建设并高效运行。
在加快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过程中,我市在市级通过强化“融合化”运行功能,统筹融合了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行政争议化解中心,打造了六位一体大综合治理服务体系,形成了“只进一扇门、服务一条龙”的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样板;在县级强化“一体化”实战功能,实现了与信访、综治、公、检、法、司联动,打造了多元调解阵地及智慧化应用平台,实现了“五有两驻四提升”;在乡(街)级强化“源头化”解纷功能,按照“一厅四室”完善阵地建设,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纠纷调处、公共法律服务“三位一体”治理功能。
前不久,村民刘某甲和刘某乙因财产纠纷来到了榆次区综治中心。榆次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梳理案件事实与证据,结合相关规定释法明理,精准把握双方诉求。最终以情理法交融的方式,促使双方化干戈为玉帛。“有困难找党员,有矛盾到中心”成为了当地群众的共识。
这样的高效调解,得益于全市综治中心贯彻的“够用、能用、管用”原则:在“够用”方面,科学选址城区中心区域,合理划分引导受理、多元化解、指挥调度等功能区,配备便民设施;在“能用”方面,整合信访服务资源,集成多元解纷机制,将调解、仲裁、法律援助、诉讼、法律监督等非诉讼与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有机整合,建立政法部门常驻、职能部门轮驻机制,配备1100余名专业人员,实现“一站式”服务,实现信访接待中心100%入驻;在“管用”方面,建立102项制度机制,祁县、介休市、和顺县、寿阳县创新线上服务平台、落实一案一码管理。今年以来,各县(区、市)依托综治信息系统平台线上共受理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135件,化解率99.01%,规范化建设以来线下受理矛盾纠纷1349件,化解1220件,化解率90%以上,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好评。
记者了解到,全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来,通过线上广泛宣传、线下实战化应用提升了群众的参与率和认可度,群众遇到问题、有矛盾纠纷主动来综治中心“要个说法”成为共识。榆社县、昔阳县、左权县、寿阳县信访量同比下降22.3%、19%、51.3%、27.8%。
此外,各县(区、市)因地制宜结合工作实际,开发了富有成效的线上受理系统,例如祁县、介休市、灵石县、和顺县、寿阳县探索了社会治安、矛盾纠纷等预警系统和分析研判系统的场景应用,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和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今年,通过线上综治信息系统平台,全市及时发现并处理了11万件安全隐患事件。这些数字背后,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如今,通过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综治中心构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平安防线,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记者 李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