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7-30
桂干生像(资料图)。晋中市史志研究室提供
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筑起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精神熠熠生辉。桂干生,便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星辰。他出身贫苦农家,却心怀壮志豪情,自投身革命起,便将生死置之度外。从农民运动到红军长征,从创建抗日武装到活跃于抗战前线,桂干生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在太行山区等战场上留下诸多英勇战绩,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抗战传奇。
桂干生原名桂本宏,1911年出生于河南省罗山县桂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17岁的桂干生参加了农民运动,192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进行顽强斗争,并随红四方面军进行了长征,先后任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1937年2月,桂干生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9月,桂干生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高级参谋的身份,跟随刘伯承师长挺进太行山区,投身于创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12月,他带领第一二九师教导团30名干部,奔赴太行山东麓的冀西地区,组建抗日武装。当时华北沦陷,日军肆意烧杀掳掠,所到之处满目疮痍。桂干生和他的战友们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走村串户,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方针政策,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建立起一支800多人的抗日武装——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游击支队,桂干生任支队长,张贻祥任政治委员,因此又称“桂支队”。
1938年5月,桂干生任晋冀豫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桂支队”活跃于正(定)太(原)、(北)平汉(口)铁路和正(定)昔(阳)公路沿线,采取小群多路、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术,破坏敌人铁路,袭击敌人据点,卡断敌人公路运输,摧毁敌伪组织,弄得敌人顾头不顾尾,处处被动挨打,使冀西成为太行山区抗战的坚固阵地。晋冀豫军区司令员倪志亮称赞“桂支队”是太行地区游击支队中的劲旅。
1940年5月,桂干生调离太行山区,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新编新九旅旅长兼冀南军区四分区司令员。
1940年底至1943年秋,抗日战争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这期间,桂干生从冀南四分区调到一分区任司令员。在困难的形势下,他大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全分区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使冀南抗日根据地在面临重重困难的形势下,得以巩固发展。1944年,桂干生奉调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1945年4月下旬,桂干生以候补代表资格列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6月11日,党的七大闭幕后,桂干生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五师干部队副队长。13日,桂干生同队长程世才一道带领干部从延安出发,踏上了前往大别山抗日前线的征途。7月8日,当他们行至山西祁县与平遥之间,准备跨越同蒲铁路之际,遭日伪军伏击。桂干生奋不顾身,镇定指挥还击,掩护同志们转移,战斗中不幸中弹,倒在血泊中,于次日壮烈牺牲,时年34岁。
桂干生壮烈牺牲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2014年9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桂干生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如今,每到重要纪念日,人们总会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烈士纪念碑前,献上鲜花,缅怀这位英雄。大家深知,今日的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像桂干生这样的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必须铭记历史,继承先烈遗志,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砥砺前行,让英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记者 刘佳烨 通讯员 张彦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