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民生

回顾晋中抗战历史 弘扬伟大太行精神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8-15

晋中市史志研究室

2025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八路军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战历史。全民族抗战期间,晋中军民用鲜血和生命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孕育了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节点,回顾晋中抗战历史,对于新时代新征程弘扬伟大太行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晋中抗战展现了太行军民在勇御外侮中激发的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

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是在生死抉择面前毫不犹豫选择冲锋的果敢决绝,是在艰难险阻面前毫不退缩、奋勇向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全民族抗战爆发后,这种精神在全国各地如星火燎原般迅猛蔓延、蓬勃展现。在晋中这片红色热土上,八路军将士和广大民众以大无畏的勇气,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在太行革命根据地,活跃在敌后战场的成千上万的八路军、游击队指战员和抗日民众英勇战斗,无数先烈血洒太行,付出了巨大牺牲。据《抗日战争时期山西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调研成果》(晋中卷)统计,抗战期间,晋中全市人口伤亡共计305239人,其中直接伤亡94309人,间接伤亡210930人。在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县——左权县,仅有的7万人口中,就有1万人牺牲、1万人参军、1万人支前。左权、何云、马定夫、梁奔前等一大批八路军将士和一大批根据地干部群众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把最后一滴血洒在了太行山上。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民族之魂,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座座永恒的丰碑。

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太行军民发扬大无畏革命精神,与日军进行顽强的斗争。1942年5月,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日军重兵包围中,临危不惧,勇担指挥突围的重任,在辽县麻田十字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7岁,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太行山上的新闻战士何云,1939年创办《新华日报》(华北版),以笔为枪,传播抗战声音,1942年日军“扫荡”,他率部突围,留下“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壮言,用37岁生命诠释新闻战士的家国大义。爱民模范马定夫投笔从戎,组建抗日游击队,屡建战功,1943年7月,他率三十团三连在太谷枫子岭为掩护千余名群众转移,与数倍日伪军血战3小时,腹部中弹壮烈牺牲。党的好女儿梁奔前,面对敌人的屠刀而坚贞不屈,在敌人的种种酷刑下展示出高昂的民族气节,19岁的梁奔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震惊了日军。在对敌斗争的艰苦岁月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正是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才能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中战胜敌人,夺取最后胜利。

二、晋中抗战展现了太行军民在血火硝烟中锤炼的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

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是在极端残酷的战争环境下,历经血与火的洗礼而淬炼出的精神瑰宝,是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抗争的坚定信念。抗日战争中,这种精神在全国各地处处闪耀,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共同抵御外侮。在抗战的血火硝烟里,太行军民身处日军的重重包围与频繁“扫荡”之下,生存环境极为恶劣,但他们没有向困难低头,把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全民族抗战中,由于日本侵略军的疯狂进攻和“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加之严重的自然灾害接踵而来,使得根据地经济十分困难。面对极端严峻的形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太行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机关进行了精兵简政,开展了生产互助和减租减息运动。经过敌后根据地不屈不挠的军事斗争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整个华北敌后根据地成为党领导敌后抗战的坚强堡垒,成为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的前进基地。

斗争如此残酷,生活如此艰难,但太行根据地的人民没有被困难击倒。面对天灾敌祸的双重压力,太行根据地响应中央号召,认真执行精兵简政的政策,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把精兵简政作为中心任务之一,调整编制,缩减机关,减少人员马匹,充实战斗连队,从而减轻了人民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部队战斗力。同时,为调动各阶层人民的积极性,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在左权县召开的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上修正了《土地使用暂行条例》,颁布了减租减息布告,组织大批干部下乡,帮助群众,开展减租减息斗争。此外,八路军总部和机关人员坚持自己动手,进行农业与手工业生产。

1942年至1944年,太行区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旱、虫、蝗自然灾害。1944年,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左权县麻田镇召开会议,讨论部署贯彻毛泽东提出的“组织起来”的方针和开展大生产运动的计划和具体措施,确定华北敌后经济工作的总方针是增加生产,扩大根据地财富,克服经济上的困难,奠定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基础。同年4月1日,八路军总部发布由参谋长滕代远、副参谋长杨立三制定的《总部伙食单位生产节约方案》(简称滕杨方案),明确提出了“公私兼顾,使集体和个人在生产节约中都能增加收入”的指导思想。晋中各县贯彻“滕杨方案”,普遍建立多种形式的互助组、变工队,仅从1943年10月至1944年6月,太行二分区部队集体种地15583亩,个人种地1500亩,最多的三分区左权独立营、榆社独立营每人平均种地4亩。部队生产取得显著成绩,大大改善了部队生活,增进了军民团结。3年中,由于普遍开展大生产运动,贯彻“滕杨方案”,军民携手抗击自然灾害,不仅有力反击了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扫荡”,而且取得了丰产丰收,军队和人民共同支撑了解放区一片明朗的天空。

三、晋中抗战展现了太行军民在共御危难中凝结成的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宝贵品质

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宝贵品质是在民族危亡时刻,军民携手、并肩作战,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以无畏勇气誓夺胜利的崇高品格。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这种精神化作无数可歌可泣的篇章,彰显着军民一心、敢于胜利的磅礴伟力。在晋中这块英雄的土地上,这种精神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太行儿女与八路军将士同仇敌忾、生死与共,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和八路军在晋中及整个太行革命根据地,坚持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不断发展壮大北方民主力量。牺盟会、决死队、游击队、国际友人,包括国民党的进步力量,都成为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力量。军队与老百姓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特别是太行军民广泛开展的“麻雀”战、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的巧妙战术和作战方法,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实现了军力民力的完美结合,陷日军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党和根据地政权赋予人民以充分的民主权利,在坚持抗日的同时注意改善民生,制定和实施政策时充分照顾各方面的利益,充分调动各阶层人民的积极性,形成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局面。

全民族抗战期间,晋中大地处处是埋葬侵略者的战场,八路军在这块热土上转战南北。第一二九师在晋中昔阳黄崖底、广阳等地伏击日军,取得三战三捷,歼敌2000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的信心。面对日军的“六路围攻”“九路围攻”,八路军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粉碎了敌人的阴谋,进一步巩固和壮大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在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中,晋中是主战场之一,晋中军民配合八路军先后组织实施了正太路破袭战、广阳伏击战、榆辽战役等重大战斗,打破了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囚笼政策”。晋中不但为八路军提供了战略基地,而且广大群众积极支前参军参战,与八路军并肩战斗。据不完全统计,在百团大战的第一、二阶段中,晋中地区共出动民兵2万多人,参加破击、运输、抬担架、当向导、送情报等任务。同时动员群众7万余人,征调牲口4500余头,参加破路斗争,还供应军粮1.4万石、电线杆1800根、柴草100余万斤、军鞋3万双、蔬菜2万余斤、羊1千多只,其他物资难以计数。

四、晋中抗战展现了太行军民在烽火连天中铸就的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是面对重重困难与绝境时,不惧生死、冲锋在前的无畏气概,是舍小家为大家、倾尽全力守护家国的赤诚情怀。在抗日战争的壮阔画卷中,这种精神熠熠生辉,广大军民用生命诠释了英勇无畏,处处彰显着无私奉献。在晋中抗战的烽火岁月里,无论是八路军将士的英勇出击,还是普通百姓的默默奉献,都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所展现出的奋勇拼搏、赤诚奉献的浩然风骨。

军爱民、民拥军,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晋中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人出人、有力出力,奋勇抗击日本侵略军。据统计,全民族抗战期间,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由进入太行的9000余人发展到近30万人,晋冀鲁豫根据地民兵达到40万人。在各次参战活动中,涌现出具有极高无私奉献精神的特殊群体“太行奶娘”,涌现出刘二堂、陈炳昌、赵亨德等一大批“杀敌英雄”,涌现出赵春花、张老太、郝二蛮等大量“劳动模范”。

太行奶娘是太行山上无私奉献的无名英雄,太行奶娘无私地哺育了革命后代,为了革命后代她们不仅献出了自己的乳汁,其中不少人还献出了鲜血和生命。据不完全统计,仅左权县就有12名奶娘和家属为了保护八路军的孩子而牺牲。抗日英雄朱宝琛,为抗日散尽家财,并将自己的妻子、幼儿、侄儿和车夫送上战场,生动实践了“倾家荡产为抗日、全家老少去革命”的崇高精神。神枪手刘二堂,从小练就一手好枪法,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参加了抗日自卫队,在他的枪口下营救下了无数百姓的性命,缴获日军武器无数,击杀了大量日军。特等射手陈炳昌,1937年携枪加入抗日自卫队,带领自卫队积极开展抗日斗争,配合八路军完成侦察、联络、锄奸等任务。侦察英雄赵亨德,16岁投笔从戎,加入抗日游击队,在百团大战中立功,荣获一等“侦察英雄”称号。支部书记张老太,领导全村民众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和大生产等群众运动,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纺织英雄赵春花,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成立纺织小组,打破敌人经济封锁,改善群众生活,投身支前工作。巾帼典范郝二蛮,积极响应党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垦地种粮,成立互助组,支援前线。淳朴、善良、勇敢、正义的晋中人民为夺取抗战胜利和民族独立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烽火岁月忆峥嵘,薪火相传谱华章。回望历史长河,我们铭记太行精神的巍峨丰碑,那是无数先烈以生命热血镌刻的不朽传奇;立足时代潮头,我们传承太行精神的磅礴伟力,让这抹“精神红”在新时代的沃野上拔节生长、枝繁叶茂;展望未来画卷,我们弘扬太行精神的担当气魄,用无畏勇气与坚定信念共绘中国式现代化晋中壮美诗篇。

(执笔人:建明 美红 彦丽 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