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8-16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 史进智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托育和学前教育既是民生关切的重点领域,也是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7月30日、8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一周内连续召开两场高规格政策发布会,从育儿补贴到学前教育进行系统性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以普惠性民生政策破解“生不起”“养不起”难题的战略决心。这种政策密集出台的态势,展现了中国在人口新形势下构建生育支持体系的制度创新。
政策设计靶向清晰。作为人口大国,我国教育事业的规模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仅学前教育阶段,我国在园幼儿就超过4000万人,相当于芬兰全国人口的7倍。如何让这么多孩子“幼有所育”“幼有优育”?我国从优化普惠性托育服务机制,到发放育儿补贴,再到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构建起幼儿学前教育全周期支持体系。同时,多地实施的“经济补贴+服务供给”措施,给育儿家长发补贴,减个税,推动普惠性幼儿园建设,营造出育儿友好的氛围。
制度创新破解瓶颈。面对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难”的问题,国家在改革实践中不断采取切实举措,相继出台了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决定和指导性意见,鼓励更多的资源投向幼儿托育服务,并通过制度设计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切实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有效缓解人口下降的趋势。
普惠教育彰显民生。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教育发展历程,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不足1%提升到2023年的91.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85%,普惠政策使家庭育儿成本大幅降低。仅以这次育儿补贴发放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从深远来说,通过“幼有所育”夯实人力资本基础,为未来劳动人口素质提升奠定基础。这种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治理智慧,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民生领域的生动实践。
符合本国国情、回应群众期盼,一系列实打实的政策,逐步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支持体系。这种以系统思维破解人口发展难题的治理方案,不仅有效缓解了群众生育焦虑,更为全球人口大国应对低生育率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未来需持续优化政策执行效能,让民生温度转化为人口发展的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