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9-10
“感谢王禹乡的助农直播间,我家这蜂蜜以前愁卖,现在一场直播就能卖出十几单,光这一项今年就多赚了快一千元。”9月8日,在灵石县王禹乡王禹村幸福苑小区的助农直播间外,拿着刚收到的蜂蜜订单款,农户张大叔笑得合不拢嘴。如今,王禹乡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文创产业发展动能,通过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搭建平台,用直播带货、手工培训、文旅融合等“文创针脚”,密密织就民生幸福网,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走进王禹乡的助农直播间,工作人员正对着镜头热情介绍:“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咱们王禹大山里的纯正蜂蜜,无添加、味道甜。”据王禹乡工作人员介绍,这样的助农直播每月会根据农户需求组织,要么是乡干部上阵,要么是邀请当地助农团队轮班,从今年3月至今已开展10余次。工作人员补充道,直播不仅让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还带动周边6个行政村农产品订单量环比增长240%,累计惠及83户农户,户均增收超800元。
为破解传统农业附加值低、农户增收难的问题,王禹乡党委以党建为引领,由党委书记挂帅督办,按照“五好社区”要求,建成了建筑面积382平方米的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这个位于幸福苑小区一角的中心,可不是简单的办事窗口,而是集技能培训、手工工坊、帮扶车间、产品展厅、直播带货于一体的“民生综合体”。“我们就是想把平台建在群众家门口,让大家学技能、找工作、卖产品都方便。”该乡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该乡便民服务中心的薪火相源手工工坊里,几名村民正跟着老师学习泥塑制作,指尖翻飞间,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小摆件逐渐成型。“我以前在家没事干,来这学了泥塑,现在能接订单,一个月能赚两千多。”正在做泥塑的村民李大姐说。据了解,该工坊已开展泥塑、剪纸、盲盒制作等培训300余人(次),通过订单式务工带动近百人就业;旁边的山西灵尚工艺品有限公司车间里,几位村民正专注地做着刺绣。“我从小就会点针线活,现在在这里上班,既能照顾家,又能赚钱,挺好。”一名刺绣女工笑着说,公司让有刺绣、布艺基础的妇女把“指尖技艺”变成了“指尖经济”。
不仅如此,王禹乡还立足本土,探索“绿色有机 + 红色旅游”新业态。依托高地原烈士陵园和“大禹治水”传统文化,与山西硒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便民服务中心打造“大道永吉”文旅品牌,推出“得时禾”系列禹王手工空心面、黄金米,还有“王家高粽”“文昌结”等30余种文创产品。“游客来参观红色景点、了解传统文化时,能在展厅买到咱们的农特产品和文创产品,线上也能通过直播下单,销路一下子就打开了。”该乡工作人员介绍道。
“下一步,我们要让便民服务中心的‘民生引擎’转得更快,让更多人学技能、增收入。” 王禹乡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会紧扣群众需求和发展机遇,继续探索就业帮扶、产业带动的路子,让群众在学技能、促就业、兴产业中,把幸福感揣得更满。
记者 马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