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2025-09-13
本报讯 党群服务中心是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更是凝聚党心民心的核心阵地。近年来,祁县以“阵地有用、服务实用、群众爱用”为目标,全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红色教育阵地”“便民服务阵地”“治理枢纽阵地”,让服务群众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富实效。
锚定政治属性,塑强更有“党味”的红色堡垒。“以前的党群服务中心环境卫生不达标、标识牌破损脱落、公示栏长期不更新,今年通过执行规范提升村级组织运转质效‘15条’,党群服务中心彻底得到‘改头换面’。”古县镇古县村党总支书记王贵珠的话,道出了阵地升级的直观改变。近年来,祁县坚持“一年一个亮点”,不断优化升级党群服务中心,推动党群服务中心从“将就用”向“规范优”跨越。
祁县紧扣“15分钟服务圈”原则,结合城区261个小区整体分布、人口结构等实际,全覆盖组建91个小区党群服务站并实现实体化运行,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便利。对117个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运行情况开展全面排查,实行“一类一策”动态管理,在示范型中心打造功能聚焦的特色服务项目,破解服务同质化发展困境;在薄弱型中心开展“先进带后进、全域共提升”行动,补齐短板,实现晋位升级。
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宣传教育作用,常态化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构建“经常教育+集中教育”学习矩阵,确保教有成果、学有效果。组建“板凳”宣讲小分队,打造“老党员讲党史”等党建品牌,用党员群众喜欢听、听得懂的语言,宣传党的最新政策理论,让理论宣传更“对味”、更“入味”。今年以来,全县党群服务中心共开展宣讲56次、举办专题党课133次,覆盖党员群众1.8万人次。
紧扣群众需求,筑牢更有温度的为民港湾。“以前吃完饭就窝在家里看电视,现在党群服务中心成了我的第二个家。”昌源路社区庞引仙的这句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祁县坚持“工作空间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原则,把有限的活动场所向服务群众倾斜,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烟火气息最浓的快乐港湾。
为提升群众办事的体验感、便捷度,祁县在主动服务上下功夫,推行“多务合一”建设,整合信访接待、会议培训、宣传展示等功能区,提升空间使用率;将法律、民政、水利、农业等高频政务服务延伸至基层“最后一米”,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让便民服务真正走入人心。严格执行村“两委”干部坐班值班要求、开展工作日延时服务,确保党群服务中心“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支持有条件的党群服务中心精准发力,打造爱心餐厅,解决孤寡老人“吃饭难”问题;开设暑期课堂,化解无人看管儿童“看护难”问题;设立爱心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充电休息场所。在满足群众现实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端午、春节等传统节日,举办饺子宴、广场舞比赛,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真正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党员群众“生产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感情离不开”的服务中心。
立足治理核心,激活更显实效的基层枢纽。“党群服务中心的价值,不只在于提供场所和组织活动,更在于成为基层治理的枢纽。”祁县县委组织部党建指导中心主任程浩原在介绍党群服务中心时这样说,“在这里,群众的声音能被听见、诉求能被回应,党的政策也有了生根发芽的土壤。”
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祁县结合基层减负要求,推动各党群服务中心建立“需求+资源+履职事项”三张清单,制定标准化服务流程,实现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真正做到“有人管事、有场议事、有章理事”。开展“群众最不满意事项”征集活动,梳理共性问题107项、个性问题89项,目前,已完成整改156个。
在基层治理实践中,祁县创新举措、凝聚合力,成立“居民志愿主理人”队伍,由党员代表牵头,联合物业、业委会、居民代表等共同议事,协商解决小区充电难、停车难等问题,实现“规则大家定,事大家办”。依托“四双”工作机制,统筹各单位资源力量,今年以来,共开展技能培训、健康义诊、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80余次。组织党员成立志愿服务队,在矛盾调解、社区管理方面主动作为,把党群服务中心桥梁纽带作用和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融入发展全局,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王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