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9-13
乔利生
通过精确测量,我的菜地共计33㎡,按农村亩制折算,正好五厘地。能在高楼林立、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拥有这么一块私人小菜地,实在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
有人说,农耕文明始于垦荒。不错,不论是万顷良田,还是沃野千里,起始都是一镢一镐开拓而来。我修田种菜,首先图的是触手可及的收获,其次是打发下班后的无聊时光,还能锻炼身体。
开垦这33㎡菜地并不容易,我像宝贝一样侍弄它,倾注了大量心血。我的菜地坚决不用化肥和农药,肥料是从农村羊圈里拉回来的羊粪,种子是专程去省农科院买来的优质种子。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往菜地跑,周末和假期更是整天“泡”在地里。我把这33㎡菜地分成若干小块,种上了各式蔬菜:黄瓜、茄子、西红柿,菠菜、油菜、卷心菜……凡市场常见品种,我几乎都试种了一遍。买种子、购秧苗、选农家肥、铺地膜、插架杆,需要什么就添什么,早已不去计较投入与产出是否成正比。
春天最是忙碌。蔬菜栽种方式和生长期各不相同,有的要撒种,有的需移苗。从撒下种子的那一刻,它们就成了我的牵挂。浇水、松土、除草、插架,我每天要来“打卡”好几回,有时干脆蹲在地垄上看,一看就是大半天,仿佛能听见菜苗钻出土壤的声音,看着种子萌芽、子叶由黄转绿、幼苗一天天抽高,在雨露滋润与春风吹拂中快乐生长。
到了夏天,园中蔬菜竞相生长,更是成了我难以割舍的牵挂。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园子里,围着这33㎡菜地转来转去,用目光抚摸每一株翠绿,用鼻子轻嗅每一缕清香。每一棵苗、每一串果、每一片叶、每一朵花,我都要细细端详几遍。小菜园美极了,茂盛鲜嫩的叶子把地遮得严严实实,韭菜吐芽,菠菜努嘴,黄瓜爬蔓,豆角破土,一派朝气勃勃、绿意流淌的景象。青菜、卷心菜、油麦菜,被晨露洗得油光锃亮;西红柿泛红,黄瓜挂翠,在人字棚架上随风轻摇;白生生的菜花仰起圆脸,迎着朝阳眯眯笑。人们常说绿色养眼,而我却觉得,绿色更养心。
秋天,是收获的时节。我的“大杂烩”菜园迎来了全面的成熟,西红柿像一盏盏红灯笼,扁豆似一只只兔耳朵,黄瓜翠绿顶花带刺,豆角在绿荫间垂下修长的身影。彩椒如同调色盘上的颜料,为菜园添上一抹绚烂;茄子紫得透亮,白萝卜个子特别大。小菜园硕果累累,自家根本吃不完,于是邻居、朋友也都分享到了这份新鲜。
冬天,北风呼啸,万物凋零,大地枯荒。而我的33㎡菜地并未沉寂,我又种上了耐寒过冬的菠菜、小葱、香菜。于是这片小菜园依旧绿意盎然、生机不减,点缀着苍凉季节中的大地。
在钢筋水泥构筑的“楼林”之间,能拥有这么一块绿洲,堪称现实中的“世外桃源”。当然,若说种菜仅仅是为收获,其实并不完全。从经济账上算,种菜的开支早已超过买菜,所付出的辛劳也远大于收成本身。而我种菜,更是为了调节,是工作之外的放松。
快乐是一种境界,幸福是一种追求。这33㎡的菜园,我日日予它照料,它年年报我以春光。我绕园低徊,流连不去,而它回馈我以生活的朝气。我知道,它是我亲手浇灌的春天,它许诺我在夏天收获,在秋天积攒希望,在冬天储备温暖。而它,也必将在下一个春天如约归来,释放爱意,绽放芬芳,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