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民生

晋中市“同心圆”宣讲团宣讲员刘倩:

让宣讲扎根人民群众的土壤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10-27

刘倩

“党校教师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是我们党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近年来,晋中市“同心圆”宣讲团成员、昔阳县委党校讲师刘倩始终坚持“扎根群众、服务群众”的理念,调研当先、土味破题、小院生根,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调研当先,让宣讲“接地气”

只有常常深入基层一线,摸准群众的思想脉搏和实际需求,才能让理论宣讲“讲到群众心坎里”。理论宣讲前,在认真学好最新理论的基础上,她走访村干部、与群众拉家常、参加村民议事会,精准掌握乡村发展的难点、群众关心的热点,切实找准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的切入点,让理论宣讲更有的放矢、更接地气。在乡村振兴宣讲中,针对乡村党员干部特别关心的产业发展问题,她结合自己的法律专业,重点讲解政策扶持、电商销售等实用内容;在社区宣讲时,结合养老、就业等民生话题,解读社会保障政策的具体举措。通过精准切入,让宣讲更鲜活、更有吸引力。

土味破题,让宣讲“有温度”

理论宣讲不能简单地“照本宣科”。为把理论讲得更加鲜活、通俗易懂,她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群众熟悉的“家常话”。作为土生土长的昔阳人,她会用“邻里互助”解释“共建共治共享”,用“种好自家田、护好村里路”比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让群众听得进、能领会。同时,注重用好本地案例,讲好昔阳故事。在宣讲中,她注重穿插本地先进典型故事,比如用身边的致富带头人案例阐释“奋斗创造幸福生活”,增强宣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小院生根,让宣讲“冒热气”

为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她的理论宣讲不再局限于“你讲我听”的单一模式,而是通过小院课堂等方式送教上门。她把宣讲台搬到农家小院、社区广场,与乡村干部、党员群众围坐在一起,面对面交流。群众可以随时提问,比如“土地流转后收益怎么保障”“孩子上学的补贴怎么申请”,她当场解答,形成“有问有答、有讲有议”的互动氛围,让宣讲从“单向灌输”变成“双向交流”。特别是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多、老年群体行动不便等情况,她把宣讲内容录制成短视频,发布在村(社区)微信群,方便群众随时观看;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展“上门宣讲”,确保理论学习“一个都不能少”。

基层是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检验理论宣讲成效的“试金石”。她将始终坚守初心,把讲台搭在基层一线,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走进群众心里,成为推动基层发展的“精神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