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书萱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一批批怀揣理想的青年奔赴农村一线。榆次区郭家堡乡张超村到村工作大学生赵书萱,正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她是晋中市“同心圆”宣讲团宣讲员,深耕基层、情系百姓,用“笔杆子”记录时代的注脚和民生温度,用“大白话”将党的政策播撒在田间地头,用“铁脚板”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根植乡土,铺就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面对张超村党支部成为软弱涣散整顿对象这一“硬骨头”,赵书萱迎难而上。在参与整顿的过程中,她巧妙地将宣讲员的角色融入日常工作,将政策语言转化为鲜活生动的“家常话”。无论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党员教育,还是民生保障、环境整治,她既讲得清,也听得进,村民的话匣子打开了,使她逐渐成为村民眼中可靠的民意“传声筒”。赵书萱以立体化的“靶向疗法”,细致疏通基层“毛细血管”,切实提振党组织的凝聚力,让村民放心、满意。
声传万家,做好政策解读的“翻译官”
赵书萱不仅是“政务助理”,认真理清每一步程序,用心撰写每一篇报告,悉心准备每一节党课,更是“政策播种人”,她带着笔记本,奔走于田间地头,用最朴素的语言,将党的政策化作涓涓细流,滋润着人心的同时,使政令、民意双向畅通。在村口,她以“定期体检”普及防返贫政策;用“村里事要晒太阳”解析政府信息公开;面对重点人群,她将低保比作“保险绳”,村民会心一笑间理解了政策的要义。这种“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宣讲,真正让政策走进了群众心里。
凝心聚力,书写青春无悔的“新答卷”
赵书萱以炽热的青春热血,在基层工作中绘就了一幅动人的“双线奋进图”。向下,她以书为媒,变身为读书分享会“主持人”,从科学种田的实用技术到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等,巧妙地将书本知识与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相结合,让知识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智慧。在她的努力下,大队读书室从昔日门可罗雀的“冷清地”变成今日人头攒动的“热门打卡地”;向上,她担任乡人大代表联络站“解说员”,讲述听民情、解民忧的真实案例,使“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深植于每一位干部心中。在她的推动下,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更强了、方法更多了、效率更高了。
赵书萱的故事,正是千千万万扎根基层奋斗者的生动缩影。她用乡音传党声,将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政策暖进心坎里,让青春在泥土芬芳中绽放绚丽之花。
统筹: 史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