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科教

筑梦科学 赋能未来

—— 我市青少年科学教育系列活动蓬勃开展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11-03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10月以来,我市青少年科学教育系列活动蓬勃开展。市科学技术协会以晋中市科技馆(市青少年科技中心)为主阵地,联合市教育局,将弘扬科学精神融入青少年科学教育,不断探索创新路径,依托“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通过“馆校合作”“骨干培养”“科普普惠”,推动全市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提质升级,不仅赢得师生欢迎和赞誉,更让科学精神在晋中大地熠熠生辉。

馆校合作,共绘科学教育“同心圆”

10月10日至11日,全市11个县(区、市)的90余名中小学校科技教育负责人参加了“馆校合作”科学教育培训。培训特邀黄河流域科技馆联盟轮值馆长、河南省科技馆原馆长段春明,北京市第171中学教学主任、高级教师李铮等科普、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馆校合作”政策、科学教育发展趋势,馆校合作路径、科技馆资源价值、STEAM教育与项目式学习的深度融合等主题,分享了前沿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案例。

参训人员还前往晋中市科技馆参观,结合馆内7个常设展厅的315件展品展项,体验科普剧、4D特效影片等科技成果,了解馆内科普资源,巩固深化培训实效,为开发“馆校合作”“课程包”提供清晰思路。

同时,邀请山西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宋彩芳团队深入祁县、寿阳县开展AI人工智能专项培训,让科学教育赋能基层小学,推动理念向实践转化,开启“馆校协同、共育新人”新篇章。

此外,市科技馆还与45所中小学校签订了“馆校合作”协议,探索“馆校合作”的有效机制。

骨干培养,锻造科学教育生力军

在前期扎实的调研与筹备基础上,10月13日至15日,我市举办了晋中市青少年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全市100余名骨干教师参加。培训邀请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李晓亮、北京理工大学罗庆生、东南大学周建中等知名专家,山西省知名教师宋彩芳、申国平、王维平,从《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解读、机器人教育新理念、人工智能解析等方面进行了讲解、指导和经验分享。

参训学员围绕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人工智能等赛事活动进行交流互动,现场观摩我市首批被教育部命名的“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太谷区明星中学,体验科技社团实践活动。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政策水平、专业知识、技能掌握等方面都得到显著提升,为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来自平遥实验小学的王维平老师说。

科普普惠,点燃青少年科学梦

在科技创新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背景下,如何有效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命题。10月19日至24日,我市“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巡讲活动在寿阳、太谷、祁县、左权、榆次的9所城镇高(初)中和4所乡村小学校相继展开。

巡讲活动由安徽大学教授方杰、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教授李华星、吉林大学劳动关系研究院副院长任波授课,围绕国内外航天航空、生物学研究、弘扬科学家精神等主题,通过分享亲身经历、互动实验和多媒体演示,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趣味知识,激发青少年的科学探究欲和求知欲。活动共巡讲13场次,8000余名师生现场聆听。学生们被生动的讲述所感染,纷纷表示,他们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积极探索科学未知、报效国家。

启动仪式上,市科学技术协会还向寿阳县科学技术学会捐赠15种科学实践器材。调研组深入寿阳城西小学和市科技馆调研,对科技馆展品维护、日常运营、人员配置及科普活动开展等进行细致了解,围绕“馆校合作”“辅导员素质提升”“科技馆科普主阵地作用发挥”等进行深入交流,希望通过“科普+产业”“科普+文旅”等融合探索,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注入强劲动能。

市科学技术协会开展的一系列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是全市科学教育体系建设的一次强力推荐与有力实践,必将构建起立体化、多维度的青少年科学教育生态,持续深化青少年科学教育,不断完善科学教育社会课堂体系,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价值引领凝聚社会共识,积极塑造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时代风尚。

记者 周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