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民生

村驿飘香暖桑梓 智慧守护夕阳安

——晋中多措并举绘就养老幸福新画卷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11-07

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幸福小院    记者 程婧 摄

11月5日中午,榆社县北寨乡赵王村的居家养老服务驿站,飘出阵阵饭菜香。村里的老人们陆续走向食堂,有序排队盛饭。“这里菜品丰富,吃饭方便,我们天天来这里吃!”老人们乐呵呵地说。近年来,榆社县以党建为引领,积极盘活闲置校舍、厂房等资源,打造“一村一驿站”居家养老新模式。同时创新推出“五个一点”模式,保障驿站可持续运行。截至目前,该县162个行政村已建起居家养老服务驿站,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安全便利的基本养老服务。

榆社县“五个一点”农村养老模式,是晋中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的一个缩影。“十四五”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决策部署,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保障体系,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大力实施“幸福养老工程”,“老年餐桌”等暖心服务扩面提质,实现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我市成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国家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全市老龄事业实现新发展、取得新成效,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政策“护航”:

二十余项文件筑牢民生底线

从适老化改造到高龄津贴发放,政策兜住了养老需求最急迫的群体。“十四五”以来,晋中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先后出台二十多项养老服务相关政策文件,持续做好高龄津贴、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补贴、探访关爱、适老化改造等兜底保障工作,规范养老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完善服务综合监管,促进全市养老服务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晋中市积极做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提前超额完成10309户适老化改造任务;全市有意愿集中供养的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100%,实现“应养尽养”;2024年把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列入省、市政府民生实事,共为全市近7.8万名高龄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6965余万元,今年持续为8.5万余名高龄老年人普惠常态化发放;开展探访关爱服务,累计服务6.7万人(次),拓展有温度的民生兜底服务。

完善网络:

中心驿站小院串起“养老生活圈”

临近中午,老人们像往常一样,来到榆次区晋华街道康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在餐厅就餐后,老人们三个一群、五个一组,在这里休闲娱乐。“这里饭菜美味、实惠,‘精神食粮’丰富。”家住市城区九普小区的王女士笑呵呵地说。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有多功能厅、阅览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等多个休闲娱乐区域,中心还设置了老年大学,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课程,满足老年人文体、健身、阅读等多样化需求,每天都有很多老年人来这里参加活动。

“康乐社区属于老龄化程度较高的老旧小区集中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可满足周边130多个居民小区、1万余名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该中心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榆次区着力打造“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在35个社区、731个小区探索布局功能齐全的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已建成8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重点打造“15分钟养老生活圈”。养老服务中心连点成面,有效整合周边2公里范围内的商超、餐饮、医疗护理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十四五”以来,晋中市城乡养老设施网络日臻完善,全市已基本形成以县(区、市)公办养老机构为中枢、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为依托、社区“嵌入式”养老驿站为补充、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敬老院为支撑、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含养老驿站、幸福小院等)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82家、养老服务设施1166家、标准化社区食堂20家。

智慧赋能:

信息服务平台让养老更高效

走进咱家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记者看到,晋中市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的监控大屏上,上百个绿色光点在地图上闪烁。“每个光点代表一位佩戴智能设备的老年人。”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智能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心率、血压、血氧等健康数据,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定位,同时自动拨打老人亲属电话。

作为综合性智慧养老服务和监管平台,晋中市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不仅是养老服务数据汇总、分析、统计的“处理器”,也是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进行全方位实时动态监管的“大管家”。平台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将街道社区、居家老人、老人子女、服务中心、医疗机构、服务企业、物业、志愿者等各种信息全部纳入系统,把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为老年人提供“指尖上”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

2024年,晋中市被民政部、国家数据局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依托全国养老服务信息系统,通过升级改造晋中市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联动多个部门、机构,为老年人服务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实现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和养老服务行为全流程智慧监管。

模式“出圈”:

特色服务破解城乡养老难题

走进灵石县两渡镇段家庄村的幸福小院,一派暖意融融的景象,老人们用过早餐后,或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围坐欢唱,或切磋乒乓球球技,院子里到处是欢声笑语。在这里,老人们告别了孤独,真正融入热闹的集体大家庭。灵石县“百村万户”幸福养老工程实施以来,村里都建起了幸福小院,这些小院通过整合资源、精细管理、优化服务,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了便捷、贴心的养老服务。

“十四五”以来,晋中市在城市社区推动落实新建住宅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政策,即同步规划、建设、验收、移交与使用;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榆次模式”,培育本土养老服务品牌,连锁化、标准化、专业化运营8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在农村地区,因地制宜打造山区互助养老服务“灵石模式”,灵石县已建成107个幸福小院;支持创新“五个一点”(财政支持一点、集体自筹一点、个人负担一点、社会捐赠一点、自力更生一点)养老服务“榆社模式”,为有效破解运营资金难题提供了示范和样本。

政策的有力保障、网络的日益完善、智慧的深度赋能、模式的创新突破,共同编织起了一张细密而温暖的养老服务网。晋中市在养老服务领域的积极探索与创新实践,不仅绘就了老年人幸福生活的温馨图景,更彰显了党委、政府“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坚定决心。

记者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