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文旅

太行民宿里的振兴新图景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11-08

初冬时节,清漳河畔的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泽城片区半坡村暖意融融。由老宅院改造而成的民宿错落分布,保留了太行民居特有的石砌墙体、茅草门沿等元素。推门而入,独立卫浴、空调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太行民居的古朴与现代生活的舒适在此完美交融。

“这7个农家小院,每处都藏着巧思。” 半坡民宿负责人杨丽娟踩着石阶引路介绍,“保留这些老物件是为了留住乡愁,而配全休闲娱乐室、会议室,则是跟上游客的多元需求。”据她介绍,民宿可同时容纳 40 人住宿,餐饮区主打抿尖、炒不烂子等地道农家菜,能接待 160 人同时用餐,既能满足写生团队集中用餐需求,也能承接周边村落宴席,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太行风味。

民宿外的写生步道上,晋中学院的学生们支起画板,将石墙黛瓦、层峦叠嶂纳入画中。“这里10公里范围内有90多个写生点,山水民居都是天然的创作素材。” 带队教师孟冠华说,学校已和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每年都会组织学生来此采风半月以上,让学生在太行实景中积累灵感、锤炼技艺。

这样的场景在泽城片区已成常态。作为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2022年9月率先投用的核心片区,泽城片区承担着基地“山水写生”的核心功能。目前,片区内13家特色民宿与泽城写生驿站联动发力,形成了500人的食宿接待能力,还配备了免费写生巴士、无人机物资配送等配套服务。

写生经济的蓬勃,让乡村业态愈发鲜活。土特产店里,村民将花椒、核桃包装成文创礼品;不远处的老树咖啡屋内,机器人“大白”娴熟地制作咖啡,新业态与传统服务相映成趣;写生基地带动画材店、文创店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既提升了游客体验,更带动了村民增收。“以前在外打工顾不上家,现在守着老家就能挣钱。”返乡创业的民宿经营者感慨,基地的红火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家乡、扎根乡村。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十五五’期间,我们要努力让写生经济真正变成全域旅游,让更多村民分享文旅发展红利。” 左权县麻田镇党委书记梅世明望着太行深处,眼神坚定。依托红色资源转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引导村民参与民宿改造、业态经营,麻田镇正以写生经济为纽带,让闲置资源活起来、返乡青年留下来、乡村发展旺起来。

夜色渐浓,民宿的暖灯次第亮起。村民与游客的欢声笑语回荡在山谷间。这笑声里,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有基层干部群众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热激情。太行深处,这幅以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乡村振兴为底色的新画卷,正随着“十五五”的脚步徐徐展开,在守乡愁与兴产业间,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答卷。

本报记者 张子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