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民生

筑牢“防火墙” 守护万家安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11-10

消防演练

消防宣讲走进农村

风雨中逆行,火海里冲锋,365个日日夜夜,“火焰蓝”的守护从未停歇。

随着第34个全国消防宣传月在我市拉开帷幕,“全民消防、生命至上——安全用火用电”的号角再次吹响,连日来,形式多样的消防宣传活动在全市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将安全用火用电的知识种子播撒到千家万户。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从点滴细节做起,学习消防知识,清除身边隐患,这既是对自己与家人的负责,更是对那群奋不顾身的逆行者最好的致敬与守护。

“生命通道”要畅通

前不久,外地一废品站突发火灾,消防救援车辆赶赴现场时,发现必经道路被两辆私家车违停堵塞。情急之下,周边群众合力将车辆掀翻,才为救援抢出了宝贵通道。

这一惊心动魄的场景,给人们敲响了警钟:那条平时不起眼的“生命通道”,在危急时刻意味着一切。然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生命通道”却常常被占用、堵塞,成为威胁公共安全的巨大隐患。

为彻底打通救援“最后一公里”,连日来,我市多地消防部门联合开展畅通“生命通道”专项整治行动,坚持宣传教育与严格执法相结合,全力筑牢消防安全防线。

“您好,这是‘生命通道’宣传手册。小区门口醒目的黄色禁停线内,严禁停放任何车辆。”消防宣传员深入社区,将一份份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递到居民手中,耐心讲解保持通道畅通的重要性及相关法律法规,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消防监督员也一丝不苟地开展专项检查,从单位内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到电动自行车停放及充电是否规范;从消防通道上有无违停车辆及固定障碍物,到门窗是否设置影响疏散的障碍物……每一项检查都严格把关。针对发现的问题,监督员现场指出隐患,责令整改,并督促相关责任人加强日常管理,提升全员防火自救能力。

持续的宣传与整治,正逐步唤醒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家住和顺县万和嘉园的居民李芳说:“通道畅通关乎每家每户的安全,我一定会从自身做起,绝不占用生命通道。”

(李娟)

飞线充电隐患大

电动自行车是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然而,在一些小区,部分居民为图方便,私拉电线进行“飞线充电”,存在安全隐患。近年来,因电动自行车不规范充电引发的事故屡见不鲜。

10月3日晚上9点多,太谷区一小区20层楼道内,居民赵某的电动自行车因充电引发火灾。接到险情后,太谷区消防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现场科学处置,最终火被扑灭。火灾导致该小区20层楼道及以上楼层过道外墙被浓烟熏黑。

据晋中市消防救援支队消防员介绍,电动自行车不规范充电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飞线充电”,使用的延长线或插线板长期暴露在室外,经受风吹、日晒、雨淋,导致绝缘层磨损、老化。线路接触不良或短路时,可能引发电线过热,甚至点燃周围可燃物,直接导致火灾。普通插座缺乏“充满自停”功能,电池长时间过充电会导致内部压力升高,引发鼓包、变形甚至爆炸。锂电池在过充电时可能释放可燃气体,遇明火或高温极易爆燃。悬挂在外的电线可能会被儿童拉扯、触碰,或绊倒行人,若插座或线缆漏电,还会直接导致触电事故。

加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遏制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的发生,消防部门持续在行动。消防员提醒广大群众,电动自行车充电要优先选择小区集中充电桩,确保充电环境安全、通风,并配备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功能。电动自行车充电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避免过充。要使用原装充电器,不混用充电器或购买劣质产品。不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楼道、安全出口等区域,不私拉电线充电,共同维护社区消防安全。 (张颖)

居家用火忌大意

“就出门买了趟菜,回家推开门,眼前已是浓烟滚滚,沙发被烧得噼啪作响!”回忆起2024年那场火灾,市民王女士仍心有余悸。这场让她损失十多万元的火灾,源头竟是一个出门前忘拔的手机充电器——长时间通电发热,引燃了旁边的布艺沙发,火势在几分钟内便迅速蔓延。

这样的安全隐患,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去年冬季,祁县某小区一位老人外出遛弯,未拔的手机充电器导致插排冒出火星,点燃了沙发靠垫;太谷区也曾有居民因常年不拔路由器电源,设备老化短路引发火情,令全家人惊出一身冷汗。

“许多市民认为‘不拔充电器’‘电暖器靠近窗帘’只是小事,但在冬季用电高峰,这些习惯无异于在家中埋下‘定时炸弹’。”晋中市消防救援支队工作人员特别提醒,“尤其在北方,取暖设备使用频繁,电暖器表面温度可达数百摄氏度,若与窗帘、沙发等可燃物距离不足1米,极易引发火灾,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为确保家人与财产安全,消防部门发出提醒:家中电视柜、沙发旁的插排切忌过载,需时常检查是否发烫、破损;电视机、路由器周围务必留出10厘米以上散热空间,避免堆积杂物;手机充电应远离沙发、床铺,充满后及时拔出,切勿使用无安全认证的劣质充电器及设备。

此外,除厨房灶具明火外,家中应杜绝其他一切非必要火源,长时间不使用的电器应彻底切断电源。 (史俊杰)

家庭用电常警醒

“以前总觉得火灾离自己远着呢,今天听了课才知道,插线板老化、睡前不拔电热毯这些小事,居然都是大隐患!”近日,榆次柏林春天小区的居民王大爷,在听完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晋中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宣传员的安全培训后,连连感慨,“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家里的电器线路有没有老化问题!”

培训现场既热闹又温馨,宣传员们摒弃枯燥的理论说教,采用“场景化讲解”模式,紧紧围绕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用火用电的高频场景,用接地气的方言和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真实火灾案例,将秋冬季节的消防安全注意事项讲得透彻明白。

“大妈,您家的电热毯可不能一直插着电,长时间通电会发热过载,很容易起火!”宣传员牛钰珠针对电热毯、电暖器等老年人常用的取暖工具,着重强调了“三不原则”,每一条都戳中关键:不购买“三无”产品,这类产品缺乏质量保障,内部线路杂乱,极易因短路引发火灾;不长期通电不拔插头,即使是合格产品,长时间通电也会让设备过热,大大增加起火风险;不与衣物、被褥等可燃物近距离接触,高温很可能引燃这些物品,酿成大祸。这些看似平常的细节,实则是守护家庭用电安全的“护身符”,老人们听得认真,还拿出手机记录要点。

家庭用电安全无小事,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生命财产安全。此次消防培训走进社区,不仅有效提升了老年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更给每个家庭敲响了安全警钟。消防安全需要时刻警惕,让我们从日常小事做起,严格遵守用电规范,及时排查身边的安全隐患,用细心和谨慎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温暖的生活环境。 (张凯鹏)

田间地头话防火

初冬时节,天干物燥,正是田间地头易发生火灾之时。连日来,和顺县、寿阳县等地消防救援大队的消防宣传员们深入辖区田间地头,开展一场场秋收防火宣传活动,用贴近群众的“身边课”,敲响安全用火用电警钟,为忙碌的秋收时节送上一份独特的“平安礼”。

干燥的气候、农机频繁作业让火灾隐患随之增加。在和顺县义兴镇会里村田间地头,消防宣传员以“聊家常”的方式,结合近期发生的典型火灾事故案例,向农户们细致耐心讲解秋收期间诱发火灾的原因、特点、危害性,普及农机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农作物运输及储存的防火要点、日常用火用电规范及初期火灾扑救方法等知识。

“玉米秸秆堆积时要远离电线,农机作业前得检查电路是否老化,这些细节可不能忽视。”消防宣传员一边发放消防宣传手册和印有安全提示的小礼品,一边反复叮嘱,“千万不能在田间吸烟、乱丢烟头,更不能就地焚烧秸秆,一旦引发火灾,辛苦种下的庄稼可能就毁于一旦了。”

寿阳县消防救援大队结合该辖区秋收实际情况,将宣传阵地延伸至农村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农机合作社等。在松塔镇松塔村,消防宣传员用通俗易懂的方言,与正在忙碌的村民面对面交流。针对秋收期间常见的火灾隐患,他们从秸秆堆放的安全距离、农机使用中的用电规范,到农户家中取暖、做饭的用火注意事项,逐一进行讲解,还现场演示了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秋收时节,火灾隐患不容忽视。寿阳农民老王感慨地说:“秋收的时候,大家都忙着干活,很容易忽略火灾隐患。这些安全知识学得值,自觉遵守用火用电规范,不仅能保护秋收成果,也能保障家里人的安全。” (王爱媛)

记者手记:

把消防意识 融入日常

闫淑娟

11月的晋中,寒意渐浓,而一抹抹“火焰蓝”的热度正温暖着这座城市。随着第34个全国消防宣传月的到来,“全民消防、生命至上——安全用火用电”的主题再次叩击着每个人的心门。街头巷尾,消防知识展板前驻足的身影多了起来;社区里,灭火器的使用教学引得大家踊跃参与。这样的场景不断提醒着我们:消防意识的唤醒,不能仅仅依赖宣传活动,更需要将其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残酷的火灾从不挑时间。它可能源于一根老化的电线、一个彻夜充电的手机,或是一扇被杂物堵塞的逃生通道。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恰恰是火魔最易钻过的缝隙。

消防员的勇气值得歌颂,但最好的歌颂是让他们的冒险少一些。在晋中消防救援训练场上,消防员展示着他们创新的破门技术:针对门锁破拆,2分钟即可开门,最大限度保护居民财产。他说:“快一秒,可能就多救一个人;轻一点,就能让一个家庭少受损失。”这样的专业与温情,应当换来我们更积极的回应——不是灾难临头时的慌乱,而是日常生活中对安全规范的自觉遵守。

消防安全宣传的本质,是让知识成为本能。对我们普通人而言,重复训练的“肌肉记忆”同样需要培养:出门前随手断电、不占用消防通道、正确使用电器……这些举手之劳,构筑的是最坚固的“防火墙”。

当消防宣传月的展板收起,活动落幕,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安全不是某个季节的主题,而是365天的生活底色。让我们把“119”装进心里,让安全习惯成为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策划 / 路丽华

统筹 / 闫淑娟

照片均为通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