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11-10
清波映绿,绘就高质量发展绿色画卷;堤坝固若,筑牢水利惠民的民生防线。“十四五”期间,晋中市委、市政府主动担当、统筹布局,从生态保护的重点突破到水利工程的提质增效,从污染防治的精准施策到水资源的集约利用,以顶层设计引领实践创新,用责任与行动交出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生态文明建设晋中答卷。
蓝天白云
“绘”就生态新画卷
抬头是醉人的“天空蓝”,俯首是清澈的“碧水清”,放眼是满城的“生态绿”……“十四五”以来,我市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始终,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多点突破,一幅“蓝天白云、清水绿岸”的生态画卷在晋中大地徐徐铺展。
走进市城区晋商公园,澄澈蓝天缀着疏朗白云,清晰倒映在泛着细碎金光的水面上。两岸绿树褪去盛夏浓绿,染上深浅不一的橙黄与绯红,交织成“河清、水畅、岸绿、景美”的初冬画卷。健身步道上,随处可见散步、慢跑的市民,脚步声与秋风拂叶的轻响相映成趣。
“满眼斑斓、空气清润,连秋风都带着草木的香气,每天的心情都很好。”看着如今市城区的秋日盛景,每天清晨都在晋商公园健身步道慢跑的耿晓娟笑着说道。
生态改善的成效写在每一寸清新空气里。截至目前,市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53,较“十三五”末改善29.4%;高质量指标PM2.5浓度28微克,为历史以来最低值,首次达国家二级标准,较“十三五”末改善35.7%;主要污染物SO2、CO、NO2连续5年稳定达国家一级标准。曾经的“雾霾困扰”渐成过往,“随手拍蓝天”成为市民生活常态。
晨光穿透太行山层层密林,一只身披金斑的华北豹悄无声息地踏过覆满苔藓的岩石,矫健身姿被林间红外相机精准定格。“又拍到了新影像!”近日,和顺县老豹子队队员王刚从红外相机记录的画面中看到华北豹的活动影像,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如今,华北豹在和顺县频频现身,红外相机不仅记录下生灵百态,更见证着晋中生态空间的持续优化。
生态空间的优化,始于严格的保护与科学的规划。近年来,我市坚持“绿化管护并重、景观文旅融合、造林增收结合、城乡共建共享”,大力实施造林绿化、生态管护、经济林提质和森林康养工程,为豹群提供充足猎物与优质栖息空间。
生态安全不仅在于山林,更在于碧水。
当晨曦初露,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祁县段宛如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缓缓展开。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头鸭等珍稀鸟类在河畔悠然觅食、嬉戏飞翔,与秋水长天共同勾勒出一幅初冬生态画卷。
生态答卷,书写在青山绿水间;幸福答案,绽放在百姓笑颜中。
骑行爱好者李彦梅沿着汾河廊带一路骑行,两岸的秋日风光如诗如画,让人目不暇接。她笑着说:“你看这一路秋色多醉人,空气里都是草木的清润气息,骑着车吹着秋风,太惬意了!”
绿水青山可触可见,“金山银山”可感可及。今日之晋中,青山叠翠、碧水潺潺,生态底色愈发厚重。
清水润民
“流” 出幸福新生活
秋日的阳光洒满灵石县翠峰镇沙峪村,村民王桂香正用清水擦拭玻璃窗,阳光透过洁净的玻璃洒满房间,映得老人脸上的笑容格外温暖。“以前村里水管又老又锈,水流细得像面条,水里还混着泥沙。现在不一样了,打开水龙头就是清亮亮的水,洗衣、做饭都省心,这日子越过越舒坦!”王桂香的话语里,满是对如今用水便利的满足。
这一喜人变化,正是晋中市“十四五”期间深耕水利民生、守护群众 “水安全”的生动缩影。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喝上放心水”是农村群众最迫切的期盼,也是市委、市政府牵挂的民生大事。“十四五”期间,我市锚定农村供水保障目标,累计投资13.3亿元,集中力量推进水利惠民工程。其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工程2029处,农村供水保障工程625处,全市101个乡镇、1942个行政村、239.2万人实现供水保障全覆盖。
一组组数据见证着农村供水的 “质效跃升”:农村供水规模化率由2022年32.24%提高到53.49%,自来水普及率由98.36%提高到99.27%,集中供水率由98.76%提高到99.27%,千人集中供水工程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应配尽配”率由27%提高到100%。农村供水彻底告别“零星分散”,实现了从“有保障”到“高品质”、从“局部覆盖”到“全域普惠”的根本性转变。
不仅要“饮水甜”,更要“河湖美”。
祁县昌源河畔,河道管护员郝晋桢每天都会沿着河岸巡护,手机里的“晋中智慧水利”App是他工作的“好帮手”。“以前巡河全靠腿,发现问题得跑好几趟才能上报,遇到汛期更是提心吊胆。现在不一样了,看到有人往河里倒垃圾、排污,掏出手机拍个照、填好信息,一键就能上报到平台,很快就有部门来处理。”郝晋桢介绍,“平台还能查到每条河湖的‘家底’,水位、水质、周边设施情况一目了然,规划项目、审批流程都能快速推进,治水真正实现了精细化、智能化。”
“十四五”期间,我市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全力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和幸福河湖建设,全市创建幸福河湖12条。经过系统治理、综合施策,河湖水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天鹅、黑鹳等珍稀鸟类成群驻足,成为库区河道常客,漳河两岸、汾水之滨、云竹湖畔、潇河岸边成为广大市民亲水戏水的休闲场所和“怡然见晋中”文旅新IP,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在晋中大地延伸铺展。
水润万物,利泽千秋。“十四五”期间,晋中水利融合了数字赋能、智慧治水,实现了水资源的精准调度、水安全的坚实保障、水生态的持续改善,晋中越来越美的“水篇章”也写进了市民的生活。
展望未来,我市将以落实“四水四定”要求为主线,持续织严水资源管控网、织密水民生服务网、织牢水灾害防御网、织好水生态改善网、织活水改革试点网,让清水长流、绿意永驻,为全市“十五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实的水支撑、水保障。
记者 武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