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11-17
理论宣讲工作连续两年荣膺中宣部表彰;跻身全国唯一、全省首批市级公务员平时考核联系点;全省选人用人满意度测评连续多年实现100%满意;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建设斩获全国人才工作“最佳案例奖”……
一组组亮眼数据,镌刻“十四五”晋中党建的高光印记;一个个坚实足迹,彰显党建引领转型的磅礴伟力;一幅幅实干图景,铺展治党兴市的壮阔征程。
“十四五”期间,我市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锚定市委“156”战略举措,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政治担当擘画党建蓝图,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坚守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用党建“红”引领发展“兴”,为晋中高质量转型发展挺起坚不可摧的政治脊梁。
铸魂强基:
思想领航 立起转型“定盘星”
这是一条凝心铸魂的思想淬炼之路!
我市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理论武装凝聚共识、筑牢根基,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引领转型发展的思想旗帜与行动指南。市委常委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头讲党课、做研讨,各级党组织层层压实责任、跟进落实,构建起以上率下、全域联动的学习格局。市委组织部以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为抓手,精心打造“新时代晋中干部大学堂”,带动11452个基层党组织、24.09万名党员深度参与党内集中教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捍卫“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理论滋养初心,实干践行使命。党内集中教育的丰硕成果,正转化为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的硬核力量——从防汛救灾到项目攻坚,从民生服务到巩固衔接,基层党组织闻令而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我市用心用情服务新就业群体的做法获《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党的创新理论在晋中大地落地生根、硕果盈枝。
这是一幅强基固本的组织建设画卷!
基层是党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更是转型攻坚的“前沿主战场”。我市始终坚守“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各领域基层党建全面提质、全域提升。统筹推进机关、学校、医院、“三新”组织等各领域党建工作,让组织根基深植晋中大地;乡村振兴一线,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重拳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农村党组织成为领航发展的“主心骨”;城市治理前沿,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深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与网格治理深度融合,推动资源、管理、服务向一线下沉,让社区党组织成为温暖群众的“暖心巢”。围绕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难题,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突破口,推动乡镇(街道)党建办规范化、实体化运行,让基层职能归位。同时,以数字赋能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持续推进“1+N”一体化社会治理综合平台建设,“晋村振兴”“新晋邻”等党建品牌熠熠生辉。
这是一柄管党治党的“监督利剑”!
政治监督是管党治党的核心抓手。市纪委监委始终锚定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跟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把压实管党治党责任链条贯穿始终,构建起“党性党风党纪一体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的监督格局,严的基调不松、严的措施不减、严的氛围不淡!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文物保护利用、“一泓清水入黄河”等重点领域,专项督查精准破题;瞄准农村乱占耕地、燃气管道安全等突出问题,常态化整治纵深推进,以靶向监督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深化“四项监督”统筹衔接,一体推进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让忠诚担当成为晋中党员干部的鲜明特质,让政令畅通成为转型发展的坚实保障。
思想铸魂、组织筑基、监督护航,三者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晋中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政治根基愈发坚实!
正风反腐:
清风护航 擦亮发展“金名片”
“在晋中办企业,政策兑现不打折扣、办事流程一路畅通,这样的环境让我们创业更有底气!”一位深耕本地多年企业家的由衷赞叹,道出了晋中营商环境的“软实力”,更印证了正风反腐为晋中发展注入的强劲动力。
风清气正,方能行稳致远。“十四五”期间,我市始终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久久为功的韧劲,将正风反腐与中心大局深度融合,以“纪”为纲筑牢发展根基,以“廉”为魂涵养生态沃土,用铁腕整治的“力度”,换来营商环境的“优度”、政治生态的“纯度”与民生福祉的“温度”。
——以精准监督破局,护航营商环境“优无止境”。连续三年将优化营商环境列为政治监督重要内容,聚焦吃拿卡要、任性处罚、企业办事“难慢繁”、政策不兑现等痛点堵点,打出专项监督、靶向整治、从严问责“组合拳”,累计推动各类问题整改1319个。纪律刚性破除发展壁垒,精准监督打通服务末梢,我市于2023年成功斩获“全国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城市”称号,让优良营商环境成为我市高质量转型的鲜明标识。
——以清廉建设铸魂,涵养政治生态“海晏河清”。始终保持“不敢腐”高压震慑,2021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累计立案15610件、处分16369人次,以“零容忍”态度亮剑腐败;织密“不能腐”制度牢笼,聚焦权力运行关键环节,健全决策监管、风险防控等刚性制度,从源头铲除腐败土壤;厚植“不想腐”思想根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通过专题展、警示教育片常敲警钟,创新实施“五十百千清廉单元创建工程”,深挖廉洁文化资源、打造廉政晋剧等特色IP,优化“一县一品”廉洁文化教育基地,让崇廉尚洁清风充盈晋中!
——以民生导向聚力,让反腐成果“直达民心”。纵深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聚焦群众“柴米油盐”与“急难愁盼”,靶向整治中小学“校园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医保基金管理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累计解决群众诉求10.3万个,返还群众财物3830万元,挽回经济损失4亿余元。从田间地头的权益保障到校园内外的安心守护,从集体资产的规范运营到医保基金的精准监管,正风反腐的成果如春风化雨,浸润基层、惠及万家。
多点发力之下,成效已然彰显:51家单位获评山西省清廉单元建设示范单位,数量稳居全省前列;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经验被《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并全国推广;学查改工作登上央视《新闻联播》,为全省地市级唯一。
从营商环境优化到廉洁生态构建,从干部作风转变到民生福祉增进,晋中以正风反腐的坚定实践,擦亮了兼具力度与温度的发展“金名片”。
聚贤赋能:
智汇晋中 激活转型“动力源”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转型发展的壮阔征程,归根结底要靠人才领航、靠干部担当。我市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将党管人才原则贯穿人才工作全过程,紧扣市委“156”战略举措,以“求贤若渴、尊才爱才”的姿态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动党建引领与人才工作深度融合,为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汇聚强劲智能力量。
引才以策,以“党建红”激活聚才“强磁场”。我市紧扣山西“1+N”人才政策体系,重磅推出晋中英才计划、高层次人才认定等政策“组合拳”,以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吸引人才集聚;打好“大学牌”,以双融双创为抓手,开展深化市校人才交流合作“十个一”行动,打通产学研人才融通脉络;举办双招双引、合作洽谈等系列活动,精准靶向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推动人才政策与产业链、创新链精准耦合;健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相关机制,以“一站式”服务破解人才后顾之忧。如今,3家院士工作站、1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落地生根,9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或荣誉称号、128人被认定省级D类以上高级人才,我市人才红利持续释放。
育才,于实战赛场淬炼成钢。市委组织部充分发挥平时考核“指挥棒”作用,常态化开展无任用调研,严把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动态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推动领导班子结构持续优化、整体功能显著增强。秉持“一线识人、实绩选人、事业用人”的鲜明导向,实施领导干部高质量发展赋能培训,有计划地选派干部到吃劲岗位、一线战场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最终淬炼出一支敢打硬仗、善作善成的人才铁军,晋中高质量转型发展干部根基愈加坚实。
护才,以清风正气涵养干部成长沃土。我市严格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全链条优化干部选育管用,打通干部“能上能下”与抓落实“晾晒比拼”一体贯通机制,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同时,把清廉建设刻进人才工作基因,严管与厚爱并重,约束与激励同行。2021年以来,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处理41780人次,以严的基调筑牢廉洁防线;完善激励担当作为政策举措,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合理运用容错纠错机制,既划清纪律“红线”,又撑起干事“蓝天”,让人才创新活力尽情迸发。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前行。“十四五”期间,我市在党建引领中凝聚合力,在正风反腐中净化生态,在聚贤崇廉中激发动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市将持续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护航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征程,以党建为帆、实干为桨,在劈波斩浪中勇毅前行,在实干笃行中再造辉煌,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晋中新篇章!
记者 范卓